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缓解我国供体角膜材料资源匮乏的状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捐献供体角膜组织被引入我国,但关于其疗效及安全性目前尚无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我院引进的国外捐献供体角膜组织应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国外捐献供体角膜组织在我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需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患者按术前有相同的原发病及相似的年龄和病情配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配对患者随机分入应用国外捐献供体角膜组织组和应用国内捐献供体角膜组织组,按术前病人所患疾病是否为感染性疾病,再次分为感染性角膜移植亚组(简称感染组)和非感染性角膜移植亚组(简称非感染组)。于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共纳入108例(108眼)。术后最长随访24月,中位数随访时间为384天。比较两组间及亚组间术后感染性角膜病控制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厚度、透明角膜植片存活率、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继发青光眼和继发感染发生率。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透明角膜植片存活率用生存函数估计(Kaplan-Meier),log-rank检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比(χ~2=0.710,P=0.399)、年龄(t=0.157,P=0.876)、术前疾病种类分布(U=-0.01,P=1.000)、BCVA(t=0.456,P=0.650)和新生血管化程度(U=0.15,P=0.879)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国外组供者平均年龄(66.3±8.7岁)比国内组大(27.8±11.3岁)(t=14.021,P=0.000)。国外组保存至手术时间(POT)(125.4±36.7小时)较国内组(23.6±8.9小时)明显长(t=14.007, P=0.000)。术后3、6及12月国外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比国内组低(1309±219vs.1860±265cell/mm~2;1098±221vs.1573±216cell/mm~2;1025±147vs.1508±192cell/mm~2)(P<0.05)。国外组、国内组治疗感染性角膜病的有效率分别是89.7%、86.2%,两组间无差异(χ~2=0.16,P=0.687)。末次随访时两组术后BCVA(t=0.057,P=0.955)及新生血管化程度(U=0.24,P=0.811)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非感染组术后BCVA较感染组好(t=3.225,P=0.003),新生血管程度化也较轻(U=2.44,P=0.015)。在随访期内国外、内两组透明角膜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534.671±36.317天、506.755±38.954天,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179,P=0.672,log-rank检验)。两组术后发生原发性角膜植片失败(χ~2=2.04,P=0.153)、排斥反应(χ~2=0.98,P=0.322)和继发青光眼(χ~2=0.20,P=0.653)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角膜植片上皮异常,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χ~2=4.74,P=0.03)。结论: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应用国外捐献供体角膜组织可使角膜盲患者复明,术后可以获得与应用国内捐献供体角膜组织类似的视力和治疗结果。应用国外捐献供体角膜组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是安全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