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讽就是说反话,它既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语言表现手法。言语反讽作为反讽的一种,是指作者或者说话人通过词汇或语法的手段所表示的明显的反义。近年来,语言学界对言语反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言语反讽的含义及其语用功能,二是研究言语反讽在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效果。然而,研究中用于举证的语料多为内省语料或者从文学作品中摘抄出来的散乱、孤立的语料,导致我们无法考查动态的自然环境下的言语反讽的语用效果。
本文以Sacks和Schegloff等人在研究自然会话结构时提出的会话分析理论(话轮转换、毗邻对和会话序列)为理论框架,通过对美国2008年奥巴马与麦凯恩的三次总统竞选电视辩论进行定量及定性研究,试图找出政治辩论中言语反讽的会话序列特点,为识别会话中的言语反讽提供依据。另外,本文还尝试运用顺应论及面子理论对言语反讽进行诠释。
本文首先通过辩论者所表达的话语意义并结合辩论者的语调、表情、姿势等副语言,找出语料中出现的言语反讽会话序列,并用转写符号进行转写,最后根据言语反讽语用功能进行分类统计。研究结果发现:1)言语反讽在政治辩论中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作为攻击手段和防御手段;2)本研究统计分析表明,言语反讽作为攻击性手段的出现次数明显多于防御性手段,因此,攻击对方是政治辩论中言语反讽最重要的语用功能;3)通过对反讽序列进行会话分析发现,防御性的言语反讽序列出现在对手的批评和提问之后,而攻击性的言语反讽序列则往往出现在说话人话轮的初始或者中间位置;4)本研究统计分析表明,防御性言语反讽序列出现在对手的批判之后的次数明显多于问题之后,攻击性言语反讽的序列出现在中间位置要远远多于初始位置,因此,防御性的言语反讽手段最主要出的位置是对手的批评之后,而攻击性的言语反讽手段最主要出现的位置是在说话人话轮的中间位置;5)最后,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言语反讽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一方面本文认为言语反讽是顺应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反讽话语的模糊性特点,听话人在理解言语反讽时会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含义,并保留自己的积极面子,因此,反讽的使用是加强自己积极面子的一种手段。
同时论文也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作者与辩论者之间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造成言语反讽理解上的不彻底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将政治辩论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反讽特点进行对比研究。
本文以Sacks和Schegloff等人在研究自然会话结构时提出的会话分析理论(话轮转换、毗邻对和会话序列)为理论框架,通过对美国2008年奥巴马与麦凯恩的三次总统竞选电视辩论进行定量及定性研究,试图找出政治辩论中言语反讽的会话序列特点,为识别会话中的言语反讽提供依据。另外,本文还尝试运用顺应论及面子理论对言语反讽进行诠释。
本文首先通过辩论者所表达的话语意义并结合辩论者的语调、表情、姿势等副语言,找出语料中出现的言语反讽会话序列,并用转写符号进行转写,最后根据言语反讽语用功能进行分类统计。研究结果发现:1)言语反讽在政治辩论中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作为攻击手段和防御手段;2)本研究统计分析表明,言语反讽作为攻击性手段的出现次数明显多于防御性手段,因此,攻击对方是政治辩论中言语反讽最重要的语用功能;3)通过对反讽序列进行会话分析发现,防御性的言语反讽序列出现在对手的批评和提问之后,而攻击性的言语反讽序列则往往出现在说话人话轮的初始或者中间位置;4)本研究统计分析表明,防御性言语反讽序列出现在对手的批判之后的次数明显多于问题之后,攻击性言语反讽的序列出现在中间位置要远远多于初始位置,因此,防御性的言语反讽手段最主要出的位置是对手的批评之后,而攻击性的言语反讽手段最主要出现的位置是在说话人话轮的中间位置;5)最后,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言语反讽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一方面本文认为言语反讽是顺应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反讽话语的模糊性特点,听话人在理解言语反讽时会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含义,并保留自己的积极面子,因此,反讽的使用是加强自己积极面子的一种手段。
同时论文也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作者与辩论者之间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造成言语反讽理解上的不彻底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将政治辩论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反讽特点进行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