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兰德勒钼(铜)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北部中蒙边境苏尼特左旗白音乌拉苏木乌兰德勒地区。矿床发育两种类型的矿体,上部矿体为含矿石英脉,呈多层脉状、网脉状赋存于上部的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中,受区域构造限制矿体呈西北向。下部矿体即为接触带附近的二长花岗岩体,矿体中辉钼矿呈浸染状分布于二长花岗岩岩体中。本文对石英闪长岩样品WL-20及二长花岗岩样品WL-17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试,并采集了乌兰德勒矿床内与成矿相关的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新鲜岩体样品24件,对其进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测试。测得石英闪长岩WL-20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282.5±2.4Ma(MSWD = 0.14),二长花岗岩样品WL-17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135.4±2.1 Ma,(MSWD = 1.7)。结合陶继雄(2010)测得辉钼矿Re-Os年龄为134.0±4.2Ma,花岗闪长年龄为299.3±2.4Ma(SHRMP)。且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相同。得出乌兰德勒二长花岗岩为成矿母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为容矿围岩是同一岩浆源产物。成矿母岩乌兰德勒二长花岗岩具有高钾钙碱性性质,微量元素特征总体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其中又以Sr、Ba、Ti、P强烈亏损,Rb、U强烈富集为主要特征;稀土量元素表现为富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中度铕异常,属于过铝质A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镜下的下地壳。乌兰德勒二长花岗岩的成岩作用与成矿作用同时发生于燕山期。该时期为西伯利亚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碰撞后的伸展期,该时期伴有广泛的岩浆侵入事件。乌兰德勒岩浆与成矿流体向上侵位后,受到围岩作用部分成矿流体圈闭在岩浆体内形成浸染状矿石。另一部分流体继续迁移,受区域北西向断裂控制,沿这些构造裂隙和软弱带上升,并在有利部位堆积成矿,从而形成脉状、网脉状的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