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冲击,让除语言之外的多种社会符号资源正在不断地涌入参与意义建构的社会实践中。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崛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步成为了语言学者研讨的重点。多模态话语是结合多种感官(触觉、视觉、听觉等)通过手势、图片、色彩、建筑、声音等不同社会符号资源参与社会实践。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的坚实理论支撑下,国内外语言学家和符号学家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其中在该领域中取得非凡建树的当属克瑞斯和勒文。他们在发表的著作《图像阅读》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一个相对周详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从图像的三大元功能(表征、互动及构图意义)探讨信息的交流模式。然而绝大部分的研究都关注于静态图像的视觉研究,对于动态语篇中存在的音乐及音效的探索还是相对罕见的。因此本论文选作社会公益广告“永远在一起”为研究对象,意在探究视觉(图像和文字)和听觉模态的意义传达及相互关联。动态公益广告借助公众人物形象彭丽媛,结合话语、声音和图片的传送,将道德观念以更直接的方式作用于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导向。感情真实、哲理丰富的特点深入人心。因此将“永远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是具有丰富内涵性和时代性的。本研究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拟解决以下研究问题:1)“永远在一起”中的视觉意义是如何基于三大元功能以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2)“永远在一起”中的听觉意义是如何从视角、旋律及音质等方面体现出来的?3)“永远在一起”中的多种符号模态是以怎样相互合作、作用建构意义从而寻求到广告意识形态传递的最佳效果的?此次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结合视觉语法以及勒文在声音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公益广告“永远在一起”展开分析是一个崭新的尝试。最后借用了传播学的理论,探讨视听觉符号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语境层面挖掘符号资源下的意识形态以加强表达主题的鲜明性和感染力。通过本文的尝试,现将主要结论归纳总结如下:首先,在视觉方面,本文基于三大元功能在内容层面上分别探讨图像和文字两种符号资源如何产生合力并构建意义表征。视觉图像可以通过镜头布局的展现体现公益广告“永远在一起”所要体现的意图,同时给与了文字表达不同的魅力。言语部分是对图像的阐明补充。两种模态相互交融,勾勒出主人公的情感特征,并通过构建彭丽媛国母的身份呼吁号召对艾滋病患儿的自发的关爱。第二,不同以往,本论文尝试性对听觉部分从三方面(视角、旋律及音质)展开分析研究。与图像模态不同的是,听觉模态被认为可以同时体现三大元功能。从声音的角度来看,对话以及解说词一般以特征音的方式存在,然而音效和音乐扮演的是背景音用于强化情感、烘托气氛。音调特征可以设定不同的音效并诠释此公益广告所表达的情感:声音的产出方式以及音域的改变都会带来情感上变化意图是在有限时间内感染社会群体。音质可以体现距离:声音越放松表达的是一种非正式的距离,反之亦然。第三,将视听融为一体点明了艺术表达的象征性的含义。对于研究其他动态广告,此次的尝试完美的融合了言语、图片以及声音进行的研究,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样例。“永远在一起”这则公益广告中多采用声画对位的技巧,旨在产生一种即刻的却又耳际萦绕的魔力。通过公益广告中视听性的精心设计和编排不仅拉近了观者和主人公的心理距离,同时也寻求到了广告所要传递意识形态的最佳效果。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将多模态理论延伸到一个新的范畴---动态公益广告,不仅丰富了研究维度,也验证了该理论对动态语篇的实用性和解释力;将听觉语法融入公益广告分析,告别了关注于视觉语法的研究的束缚,将多模态理论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本论文研究的一个创新点;在现实层面给予观众一个全新的思维空间去感悟公益广告,加强了观众对广告多模态语篇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