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山关帝庙位于泰山登山中路的起点,是山东省优秀历史建筑,并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本文通过实地测绘获得了泰山关帝庙整个建筑空间的测量数据,并建立了空间模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院内现存碑刻的释读,梳理了泰山关帝庙的重修记载,并推想出关帝庙建筑布局的历史演变图。本文从建筑组群,建筑要素和其他环境要素(植物、山水、铺地)等三个方面对泰山关帝庙展开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在建筑组群这一章,论述了关帝庙建筑组群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所体现出的古代“天人合一”的空间意识;对比北京的皇家祠庙,指出了关帝庙规划布局体现出的同构性;图解了关帝庙的两条空间序列轴线,以及行进中的空间感受;以空间的围合方式为标准,将关帝庙的建筑空间分为了院落空间、过渡空间和室内空间三类;概括出“通道+凹空间+凹台阶+工字型台地+凸台阶+主殿庭院”山地建筑空间组织模式。在建筑要素这一章,列举了关帝庙现存建筑的概况;指出了山门戏楼相结合形式的历史必然,正殿及配殿的布局方式所体现出的传统礼制思想;概括了建筑的屋顶、门窗、彩绘以及匾牌楹联等装饰艺术所呈现出的清代晚期程式化的做法特征;介绍了影壁、石狮、台阶以及栏杆的做法和特征。在其他环境要素这一章,展示了关帝庙的植物分布现状,论述了植物所体现出的传统寓意和对营造空间氛围的作用,并指出了古树名木的重要价值;描述了关帝庙内的一处置石“云根”和一处水景“小瀛洲”的景致特色;对关帝庙的铺装进行了统计,按铺地材料对关帝庙内的铺地样式进行了列表分析。在关帝庙的保护一章,对关帝庙的价值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保护泰山关帝庙的几点具体建议。在关帝庙的更新一章,分析了关帝庙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关帝庙更新的必要性。最后,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发挥关帝庙的价值,提出了“微更新”的概念和具体的更新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