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作为能动性的实践主体,不仅创造了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还进行着社会性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因而,人的实践活动是以人为目的,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关系却以私有财产占有关系为基础的所有制形式所体现的分工来实现。其中,在以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时期,人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只能被“圈禁”在由物质和精神上占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所规定的特定共同体中。在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时期,现实个体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完全为物的异己力量所统治。那么,人的解放必然不止于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而是要从根本上消灭社会生产内部以私有财产占有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马克思因此走向了历史的深处,并深刻认识到了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分工,消灭私有制,消灭异化。“异化”问题由来已久,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于“异化”问题有着不同的思考。本文将围绕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从其理论渊源、理论内涵及其之后的思想转向三方面展开探讨。其中,费希特、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哲学家及其继承和发展者试图从思辨性的理性精神运动中扬弃异化,费尔巴哈则意图从抽象的感性直观中扬弃异化;马克思则从人在劳动活动中的非现实性存在的现实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的私有财产的关系本质,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的私有制本质又使马克思科学地切入到社会生产内部的交往关系异化;马克思之后的卢卡奇、萨特和鲍德里亚等在人的生存境遇中对异化现象进行了普遍化揭示和批判,从而强调以人的主体性的回归来实现人在生存境遇中的主客体统一。对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进行历时态和共时态的研究和思考,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而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科学性、批判性和革命性;还有助于我们深入到社会生产内部去思考“异化”的根源,从而关注人的自由解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