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财务管理学术领域,以往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往往放在公司的长期财务决策上面,如对资本结构政策、股利政策、投资决策等的研究,而较少涉及对短期营运资本的探讨,纵览己发表期刊文献,有关营运资本的研究寥寥,营运资本政策作为企业日常重要的短期财务管理活动之一,却未能引起学者们足够的关注和研究,但在现实生活中,营运资本却是一个时时被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如若缺乏适当的营运资本管理政策,企业很可能深陷危机。过于激进或过于保守的营运资本管理都会使企业价值受损,在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的今天,营运资本策略制定是否适当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制定适当的营运资本策略又离不开对其影响因素的认识和分析,查阅现今国内及国外对营运资本管理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发现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营运资本综合政策的影响因素,而对营运资本分项政策(营运资本投资和融资策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别研究的文献则甚少,鉴于外部和内部因素对总体营运资本政策的影响是以影响分项政策为开端,所以对分项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别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研究主要聚焦于行业及企业微观特征等影响因素,忽略了我国所处的特殊的制度背景对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下面几个问题;是什么样的影响因素造成了不同的企业选择的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激进度不同?制度环境和终极控制人性质在我国企业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选择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对我国企业的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选择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为了解答上述问题,本文介绍了营运资本影响因素相关文献。然后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确定了市场化进程和终极控制人性质对营运资本策略激进度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如下所示:第一章为导论。文章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然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文章结构安排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首先文章就影响营运资本总体和分项策略的因素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按时间顺序进行了一个梳理和回顾。回顾发现国内外文献对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微观特征和行业、宏观经济方面,而缺乏从制度背景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的文献。然后文章对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相关的理论分别进行了介绍,并简要概述了其与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的联系。具体相关理论包括:债务融资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政府掠夺之手理论、预算软约束理论、制度环境与企业行为理论。其联系主要表现在:根据债务契约理论,破产威胁效应的存在会激励管理者降低财务风险,其中短期债务使企业面临了较大的流动性压力,从而减少了经营者可以自由控制的现金流,增加了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几率,因此经理人在制定营运资本融资策略时会提高谨慎度。但债务融资的破产威胁效应要想发挥作用,前提是债务具有硬约束力,而根据预算软约束理论,在国有控股企业中,政府剥夺了债权人对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应有的大部分权力,使得债务治理效应对国有控股企业的影响削弱,从而使得国有企业较非国有企业倾向采用更激进的营运资本融资策略。其次,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信贷双方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优势的借方会产生道德风险,从而会给贷方造成贷款风险,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地方债务获取性降低,而市场化进程推进了信息对称的进程,提高了债务可获取性,在短期债务仍为主要融资方式的我国,企业往往倾向提高营运资本融资水平。最后,根据政府掠夺之手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政府为实现政治目标而干预企业的经营,由于政治目标的需要使得企业对长期资产的投资增加,从而使得企业的营运资本投资激进度增加,而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经理人会在权衡风险和收益之后做出有利于自己的经营行为,而这往往会导致其采用更激进的营运资本投资策略。第三章为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首先,文章介绍了其涉及的三个主要概念,市场化进程、终极控制人和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激进度。同时说明了我国现今国有控股公司是上市公司主力和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市场化进程差异的近况,指出这种特殊的制度背景为本文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然后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及第二章的基础理论,文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四个假设,具体为:①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营运资本融资策略更为激进。②市场化进程与营运资本融资策略激进度呈正相关关系。③国有企业相对非国有企业营运资本投资策略更为激进。④市场化进程与营运资本投资策略激进度呈负相关关系。第四章为研究设计,根据提出的研究假设,文章选取了2002-2009年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另采用了樊纲和王小鲁编制的市场化指数作为市场化进程变量,将终极控制人性质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引入了企业规模、销售增长率、盈利能力、内源融资能力作为控制变量,建立了两个多元回归模型。第五章为实证结果及其分析,文章利用statal2.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及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终极控制人性质与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且研究结果与本文提出的假设保持一致,并且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模型也通过了一定程度的稳健性检验。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首先文章根据前文实证分析的结论,总结概括了市场化进程、终究控制人性质与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激进度之间的显著关系。然后文章就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1)针对文章得出的国有企业的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更为激进的结论,结合其原因:预算软约束、政府干预,文章提出了几个具体的建议:政府应该消除施予企业的各种政策性负担;减少政府对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的干预,硬化政府的财务约束;减少政府干预,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加快国有银行改革、鼓励非国有银行、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降低准入门槛,拓宽非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2)针对市场化进程对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的影响,文章提出了以下的建议:应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改变目前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的格局;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应保持对风险的警惕,日常运营保留适当的“安全边际”。最后文章介绍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从数据来源、变量选取、适用性等方面剖析本文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后对本文未来研究展望进行了一个阐述,指出今后研究可探讨市场化进程、终极控制人性质对总体营运资本策略的影响及研究对象可拓展到其他更多的行业。与已有文献相比,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1)本文在已有的对营运资本总体策略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营运资本分项策略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别研究,为全面理解营运资本政策提供一个着手点。另外本文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从制度环境、终极控制人性质切入对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激进度进行研究,丰富了有关营运资本政策方面的理论研究,为其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文章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制度背景,将市场化进程、终极控制人性质纳入到一个框架里进行分析,探讨了前两者对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的影响,为理解营运资本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2)本文采用市场化指数度量企业所处的外部制度环境,研究其对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的影响,丰富了转轨经济国家制度变迁对企业微观经济行为产生的效应的研究,也为深入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制度环境是如何影响企业行为的运行机理提供了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