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国有资产流失。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速度和数量让人触目惊心,并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发展。党的十六大创造性的提出了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新的产权框架模式,无疑极大的推动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但现实中仍有不少理论问题、实践问题、操作方面的问题尚待深入研究。2004年8月刮起的“郎咸平旋风”引发了一场国内学术界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大讨论。国有资产的流失无疑成为这场大讨论的焦点。讨论的范围很快也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扩大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方面面。郎咸平认为:我国的产权改革,经过一些新资源主义学者的鼓吹已经走样,这导致一种倾向,国有资产被瓜分。张维迎等主流经济学家对产权改革提出的辩护是所谓的“所有人缺位”的问题,认为这使得国有企业老总缺乏激励机制,所以他们干不好,而政府只要给他们恰当的激励,包括股权等等,他们就能干好,而这种观点不仅影响了国企改革,甚至成为改革的大方向。但有一点几乎中国所有的经济学者都不否认,国企改革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的现象。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和保障国有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壮大,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和期待。因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刻不容缓。在市场条件下,如何有效地保护和高效地运营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已成为重大理论课题。国有资产流失可以说是一个老话题,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作了许多深入的研究,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快速接轨,对国有资产流失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原因上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没有彻底的封住,新的流失形式又应运而生,这些新形式不仅复杂多变而且非常难以控制。本文不仅分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些老的手段,而且简单的阐述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些新的方式。本文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委托代理、内部控制人等国有资产的基础理论,并分析这些基础理论与国有资产流失的关系,并对国有资产进行分类,将其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本文主要是针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进行分析;其次从国有企业与关联方交易、国企改制以及新形势等三个大的方向对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产权交易,管理层收购归结到国企改制当中,同时阐述了对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认识的一些误区;接着归纳分析了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主要从国有资产的的管理经营和监督三个方面来讨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最后从导致国有这次流失的原因入手,提出了治理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最后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的运营体系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