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长和波动是宏观经济中两个重要的主题。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金融和波动较少受到关注。直到伯南克提出“金融加速器”理论,人们才开始重视金融对于波动的影响。已有研究主要从总量角度来进行考察,没有注意到其中的结构因素。本文选取融资结构作为切入点,对金融结构如何影响经济波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具体工作分别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来展开:首先,本文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金融结构影响经济波动的机制,并构建数理模型进行了论证。根据“金融加速器”理论,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可以抑制经济波动。若融资方式是相互完全替代的,当银行收紧信贷时,企业仍然可以从金融市场获得融资;因此,银行信贷总量的减少并不会对企业投资和产出造成实质影响。所以,融资方式并不会影响波动。但当直接融资无法完全替代间接融资时,那些受到“证券约束”的企业不得不依赖于银行贷款。外部冲击就可以通过银行中介放大波动。因此,融资规模的增长对于波动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两种作用的强弱对比。这种情况下,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有利于降低银行中介渠道的影响范围,从而平抑波动。所以,结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时,金融发展不一定能够缓解波动,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有利于平抑波动。其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利用跨国面板数据从不同角度对金融结构和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实证检验。首先,是对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进行检验,回归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不明确性,既可能放大也可能抑制波动;(2)无论是否控制金融发展水平,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都有利于平抑波动。这支持了我们的理论分析。其次,利用面板二值模型来探讨金融结构和衰退几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能够显著地降低衰退发生的几率,而金融发展对经济衰退的作用具有不确定性。最后,利用门限模型考察金融结构与经济波动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当经济发展的处于较低水平时,金融结构与经济波动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当经济较为发达时,两者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接着,将研究的视线转回中国。虽然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但总体上,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仍是绝对的银行主导型,大部分企业不得不依赖于银行贷款。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偏向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有助于缓解我国的经济波动。最后,结合我国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