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的饮用水对儿童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但以往的研究很少将其作为与儿童健康相关的研究主题深入剖析。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在统计描述我国儿童健康现状、城乡儿童健康不平等性的基础上,梳理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于儿童健康的相关理论以及安全饮用水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研究,并就现有分歧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然后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0年—2011年5轮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托,以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为途径分析安全饮用水对儿童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总体视角、不同年龄结构视角、性别视角、家庭收入视角以及母亲受教育程度视角具体分析安全饮用水对儿童的健康效益。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启示。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四周患病率、患病天数、年龄别身高(HAZ)指数和年龄别体质(BAZ)指数4个衡量儿童健康状况的指标,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营养健康状况在不断提高,但儿童的四周患病率和患病天数在逐渐增加,地区间儿童健康同样存在不平等性,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儿童健康水平差距明显。(2)利用家庭是否拥有自来水作为衡量安全饮用水可及性的衡量指标,发现我国农村地区农户家庭安装自来水的比重在逐年增加,但比例依然不高。地区间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省际之间的数据差距也十分显著,最高的省份与最低省份相差了83个百分点。(3)对比家中覆盖了自来水与没有自来水样本儿童的四个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指标发现,家中覆盖有自来水的儿童健康都要优于家中缺乏自来水的儿童。对比两组家庭的基本特征同样差异性显著,家中覆盖有自来水的农户家庭经济条件以及父母的教育水平更加出色。(4)通过构建倾向得分模型并利用最近邻匹配、半径(0.01)、半径(0.5)、半径(0.1)匹配和核匹配法进行匹配之后,在控制样本儿童其他特征条件一致的前提下,自来水至少使样本儿童的患病天数降低0.132天,HAZ值提高0.104、BAZ值提高0.122,至多使四周患病率降低2.5%。(5)进一步从年龄结构层面、性别层面、家庭收入分层次和母亲受教育层度四个方面研究安全用水可及性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来水对儿童身体健康状况的提升效果存在着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差异;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母亲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自来水为样本儿童带来的健康正效应也逐渐加强。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单独从农村家庭的安全饮用水角度深入研究其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第二,选取全国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个健康指标拓展研究视角,降低了以往数据区域化、健康指标和研究视角单一化可能存在的研究偏差;第三,在实证研究中,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了安全饮用水可及性与儿童健康的直接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内生性偏差与共线性产生的偏倚,具有更高的稳健性。同时还从年龄结构层面、性别层面、家庭收入以及母亲受教育程度四个视角考察其与健康的关系,寄以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