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现代性为切入点,引出现代性与生态危机二者的关系,以对作为现代性后果的生态危机的批判及其寻求出路为中心论域,系统研究并理清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作为现代性后果的生态危机批判理论。生态危机从本质上来看其实就是人类危机,其实质则表现为人类赖以居住和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进一步紧张和恶化了人与自然关系。因此,我们不得不开始关注生态危机,不得不把生态问题的研究它视为社会生活中的焦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最重要的成果突出表现为现代性批判重要内容的科学技术批判、生态批判和生态社会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潮倡导的政策改良和技术更新不同的是,该流派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旗帜下出发,在看待生态危机的根源及生态危机的消解路径两大问题上,表现出了鲜明的制度选择色彩,即其选择构建生态社会主义,有望带来人与自然关系范式的一场革命。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潮产生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生态问题发现和研究较为早、较为深入的发达国家。对作为现代性后果的生态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从资本本性、消费异化和技术理性等多种视角详细论述了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本来源,前瞻性地提出理想的社会模式只有将社会主义和生态学相结合的生态社会主义。但基于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势力仍然占主要地位,使得这些主张无法转变为实践,只能被边缘化为民间行动和在野声音。与此相比,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无论是在经济发展的速度上,还是全球化融入的程度上来说,生态问题都日渐成为理论与实践的关注对象。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观布局下,提出了构建生态文明的宏伟战略,要求在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目标推动下,将从人与自然界关系层面推动了人与社会的全面稳定发展,成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完成一次重大理论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