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泸高速公路穿半成岩地层路基稳定性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137724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成岩地层为具备工程特性差、沉积时代错乱、巨厚层、强度等级较低等特征的岩层。本次研究依托雅泸高速公路在半成岩地区修建中所面临的技术难题,采用现场试验、数值模拟仿真软件、定性加定量结合为研究工具,就半成岩地区高路堑边坡开挖的稳定性、利用半成岩岩体做填料进行路基回填等进行系统的技术研究,并给出综合的现场施工方案。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承压板试验,得到半成岩地层中的弱风化砂泥岩互层可以作为天然地基。设计、施工过程采取工程措施控制天然地基不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能保证天然地基有较高的安全储备。(2)当在半成岩地层上进行路堑开挖边坡时,按本次研究成果进行设计、施工,可以确保路堑边坡处于长期稳定和安全状态。对依托工程典型工点段路堑开挖数值分析验证表明,该路段的左侧开挖边坡的安全系数可达2.30~2.40;开挖时,处于右侧的边坡稳定系数维持在3.70~3.80之间。(3)半成岩岩土填料路堤按研究成果进行设计、施工,能保证路堤边坡长期运行安全。对依托山区道路工程项目中的典型工点采用数值分析的方式。结果表明:土工格栅明显地改变了路基中的应力状态,使水平应力提高,也即减小了大、小主应力之差,这是土工格栅路基具有更好稳定性及较小沉降的内在原因;土工格栅的加入可使路基的沉降减小25%;土工格栅还可显著减小路基的水平位移量,而且距离路基中心线越远,其效果越明显;路基中土工格栅的轴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距路基中心线距离的增大而衰减;半成岩岩土填料路堤对比计算表明,设计的下、中、上3层土工格栅提高路堤边坡安全系数幅度能达14.3~19.1%。
其他文献
近年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模日益增长,城市立交隧道作为城市地面空间的延伸线,在平衡路网交通流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立交隧道开挖规模较一般城市隧道更大,导致围岩变形失稳、动力地质破坏与水灾水害等问题愈加严重,其中水灾水害频繁且突出,成为了影响施工安全、限制新建隧道进度和增加经济消耗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理论推导、数值仿真与模型试验等研究方法,以新建上穿隧道和新建下穿隧道作为研究对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我国的进出口业务量有了突破性的增长。但相关研究和数据表明,尽管我国跨境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逐年增大,但目前跨境物流平台普遍存在着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物流信息追溯困难、行业标准混乱、缺少信任基础等问题。因此,研究如何解决传统跨境物流平台的难点与痛点,提高跨境物流效率与降低成本变得十分必要。区块链技术由于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来建立信任,具有开放、全网共识、交易透明、不可篡改、全程可追
“互联网+农业”的深入发展,推动了生鲜电商模式创新,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与冲突不断衍生出新的特征。随着消费升级,人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购物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转向线上购买生鲜农产品,且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鲜度)的要求逐步提升,导致质量(鲜度)竞争已成为生鲜农产品市场竞争的焦点。伴随着消费场景的多元化和农产品服务平台的涌现,线上农产品的零售模式逐渐多样化,网络直销、委托代销等销售模式逐渐被企业接受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快了人们对事物更新换代的速度,由于资源初次利用率及再利用率的低下,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增大了环境的压力,绝大部分废旧品中仍然存在再次开发利用的潜力。研究与实践表明,回收再制造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经济绩效与环保效益,对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旧产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回收价格与再制造成本,是影响企业回收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在方便了人们出行的同时,所产生的交通事故,对人民的财产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汽车主动安全控制领域的研究成为了热点。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能控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主动避撞控制系统作为先进安全技术之一,能够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本文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汽车主动避撞
地上建筑结构以下或附近具有破碎地层或不良地质情况时,分析地铁下穿施工引起的环境响应具有关键意义。施工中为了控制地表沉降,常采取注浆加固措施,但注浆方法和注浆材料不佳的情况,经常不能控制住变形或出现地表隆起事故威胁结构安全。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等手段来研究隧道施工对地层、建筑物的不良作用,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运用Peck的沉降理论计算了本文依托工程的隧道左洞开挖产生的地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山区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和交通量都大幅度增加。山区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形势也日益严峻,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针对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安全评价和事故的成因分析与应急处理,而关于山区高速公路安全风险评估与安全设施设置的研究相对较少,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论文从交通安全问题最严重的山区高速公路出发,依托洛栾高速、三淅高速、郑卢高速等河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铁路建设进程加快,铁路长大隧道规模逐年扩大并且数量开始大量增加。与道路桥梁工程相比,长大隧道更易受水文、地质等环境因素影响,施工环境恶劣且技术要求高,往往伴随着不可预知施工安全风险,因此对铁路长大隧道施工阶段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论文通过对近年来长大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事故案例的统计分析,识别出长大隧道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并结合文献综述识别方法对隧道施工阶段安
在轨道交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同时,它的高密度客流也会直接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比如有些节点线路开通后客流量剧增,出现相关设施设备超负荷运行的不利局面,由此带来了车厢内拥挤不堪、换乘不便、安全性降低、异味怪味严重、体验感较差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有形产品所附有的无形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大,他们不再满足于基本的交通出行需求,而是进一步追求高质量出行体验
桥梁工程施工阶段具有施工难度大、结构体系不稳定、结构荷载复杂多变和施工风险大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本文以在建的石阡河大桥为研究对象,依据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对石阡河大桥施工阶段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估计、评价及控制,保证风险应对措施及时有效的应用于现场管理中,进而保证石阡河大桥施工的安全,主要的工作和结论如下:1.介绍连续刚构桥的施工特点和风险管理特点,阐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