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扬是一种表达积极情感的言语行为,‘一种复杂的社会语言交际技能’,它能够维护人们的面子,加强说者和听者之间的团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Janet Holmes,1988)。美国学者Joan Manes 和Nessa Wolfson 1981年开始对存在于美国中产阶层中的表扬言语进行调查,发现美国英语的表扬在句式和语义成分上都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后来,又有Mark L. Knapp, Robert Hopper & Robert A. Bell, Janet Holmes和 Donna M. Johnson 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表扬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尽管表扬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大多数学者只是孤立地研究它,并没有涉及具体的语境,只有Johnson对文章批阅(peer-review texts)中的表扬言语进行了研究,并把它看作是一种会话组织策略。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老师的表扬言语行为,并对其结构、功能和效果进行探讨。通过对桂林、济南、德州等地的部分中小学老师及学生的观察和采访,我共收集到183条表扬言语,并从词汇、句式、语义和会话层面来分析这些表扬言语的结构特点。在词汇层面上,形容词相对动词和名词来说,更多的被用来表达肯定性评价。形容词在中国教学语境中的运用比在英语中更具有多样性。在句式上,中国老师的表扬与英语表扬有某种相似的特征。比如“我觉得”和“......对不对?”这些缓和语气的言语手段(mitigating devices)被认为是一种礼貌策略,可以削弱表扬言语中所含有的某种损害面子的成分。在语义上,本研究主要涉及到表扬的内容。教育教学的性质决定了老师的表扬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言语、思想、行为和成绩等。在会话层面上,本文归纳出六种表扬的模式。这些模式或者仅仅是表扬,或者是表扬中兼有传达信息、批评或建议的成分。就后者而言,表扬仍是一种维护面子的礼貌策略。根据功能,表扬可分为四类:肯定性表扬、启迪性表扬、激励性表扬和批评性表扬。肯定性表扬是对学生的言语、思想、行为以及成绩及时给予的肯定性评价,它具有较强的鼓舞作用,能够激发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启迪性表扬是老师开启学生的情感和认识,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言语行为,它能够帮助学生开动脑筋,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激励性表扬是老师针对学生的动情点给以刺激,把老师和社会的期望变成学生的动机和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责任心和奋发精神,它的特点是鼓动性、激励性强,效果明显。批评性表扬是一种特殊的肯定性评价,教师通过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褒扬赞美的方式指出学生的缺点错误并促使其改正。事实上,批评性表扬是一种典型的间接言语行为,堪称‘糖衣药丸’,它能够在维护学生的面子的前提下,促其改正缺点、不断进步。正如一些老师所说的,这类表扬是教育教学中的‘黄金原则’,最富有人情味和凝聚力。继而,根据调查的数据和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用来调查批评性表扬的效果。调查以桂林市小学、初中和高中9个年级的900名学生(每个年级100名)为被试,共收回有效问卷812份。结果表明,与批评相比,批评性表扬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批评性表扬不但可以维护学生的面子和自尊心,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然而,由于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学生对于批评性表扬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在年龄上,尽管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对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批评性表扬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在性别上,通过卡方检验得出,表扬的效果与性别的差异密切相关。由于心理特点的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对批评的反感也更强烈。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表扬、鼓励女生,帮助她们克服自卑心理,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总之,表扬,尤其是批评性表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老师应该了解表扬的语言特点,重视表扬的作用,掌握表扬的技巧,在教学中更好的实施表扬言语行为,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