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子空间学习的无人机飞行数据瞬时异常检测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oskarg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人机对自身健康状态准确而及时的感知是安全和可靠飞行的前提,也是未来实现完全自主飞行的基础。飞行数据是一系列与飞行状态相关的飞行参数,其异常往往意味着飞行器存在运行风险。飞行数据异常检测技术有助于无人机运行状态的综合监测和评估。因此,针对无人机飞行数据异常检测方法的研究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机载健康管理关键技术之一。
  然而,现有的飞行数据异常检测方法在面向无人机机载健康管理需求时仍面临很大挑战。首先,当前大部分研究工作集中于离线飞行数据库的挖掘,而为满足飞行时健康状态监控需求的瞬时异常检测方法发展相对滞后。其次,实际应用中,带标签的数据样本难以获取,如何利用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充分挖掘数据本身结构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若要为后续飞行控制率重构或任务重构等应急处理措施提供充分的决策信息,还需在检测出异常的基础上,提供异常源等解释信息。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无监督、且具有低秩和稀疏约束的子空间学习异常检测框架,对面向瞬时异常检测任务中的多维飞行数据在线表示、点异常在线检测和异常源在线检测展开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如下:
  (1)针对传统飞行数据表示方法不能充分表征数据本身结构的局限性,以及经典子空间学习表示方法存在的局部时序表示不足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在线子空间跟踪的无人机飞行数据表示方法(Flight data Representation on Online Subspace Tracking,FROST)。将飞行数据表示和异常检测任务融合在一个学习框架中,以数据子空间矩阵为原始飞行数据的低维表示,并且以最小化重构误差为准则,无监督且在线的方式学习。所得到的数据子空间保存原始数据更多的局部时序信息。对于正常数据,所估计的子空间矩阵以较低的误差重构出原始数据;对于异常数据,所估计的子空间矩阵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有利于异常样本的判别。此外,数据子空间以递推方式进行计算,具有较小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适用于机载场景下飞行数据流的在线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飞行数据的表示优于同类方法,具有较好的数据表示能力和异常判别性。
  (2)针对现有飞行数据瞬时异常检测方法对点异常建模时存在的依赖先验分布假设和邻域不易确定等问题,以及多维数据间时空关系建模和计算存储轻量的数据表示挑战,以本文提出的无监督飞行数据在线表示方法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部分子空间学习的多维飞行数据点异常在线检测方法(Partial Subspace Learning algorithm for Online Anomaly Detection,PSLOAD)。通过低秩约束后的部分子空间对多维飞行数据间的时空关系进行建模,并利用数据子空间在时序方向上的相似性,以投影近似的方式改善子空间向量的求解,从而得到具有异常判别性的表示。随后,通过度量目标实例的子空间向量变化实现对异常程度的判断,最终获取瞬时异常发生的时间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的飞行数据点异常检测模型相比,PSLOAD不需要先验的分布假设和预定义的数据滑窗,具有准确率较高,误检率较低,计算时间开销较小的特点。
  (3)针对现有飞行数据瞬时异常检测方法存在的异常源信息缺失问题,为提高异常检测结果的解释性,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化稀疏子空间学习的异常源检测(Structured Sparse Subspace Learning Anomaly Detection Algorithm,SSSLAD)方法。首先,利用不同飞行数据之间的空间依赖性设计预定义的结构化稀疏范数,以保留数据源信息,从而将异常源检测问题等价于优化求解结构化稀疏子空间。在此基础上,将原始非凸非光滑的优化问题,转化为分步的光滑凸问题,以改善结构稀疏子空间学习问题的求解效率。预定义的结构化稀疏范数将诱导子空间投影系数矩阵收缩为预先指定的稀疏模式,以改善子空间的混合性质,从而实现异常源的正确检测,最终获取瞬时异常发生的位置信息。此外,采用Nesterov动量优化方法和欧几里得投影方法,并充分利用相邻时间间隔中子空间的相似性特性,加速了结构化稀疏子空间学习问题的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异常源检测模型相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较低的误检率,并减少了计算时间消耗。
其他文献
当前汽车越来越智能化,功能的增加要求汽车有更强的环境感知能力。传统的摄像头、红外等传感器容易受光线条件和天气状况影响,毫米波雷达相对于上述传感器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毫米波雷达在汽车ADAS(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t System,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设计及实现了基于TI单芯片毫米波雷达的车载避障系统。  首先,提出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并分析了国
无人机电力巡检避障技术对于保障中国电力安全至关重要,而新型的77GHz毫米波雷达凭借着低功耗、小体积、高精度、探测距离远等独特优势成为无人机避障系统的避障利器。  然而,基于77GHz毫米波雷达目标探测系统由于其硬件系统复杂、机载目标回波数据难以获取、信号处理实时性要求高等缘故,目前巡线避障技术尚未成熟。因此本文面向无人机巡检避障应用,以77GHz毫米波雷达为传感器,开发一套小体积、低功耗、高性能
从短波到毫米波,从超视距探测到无线传感网络,从合作目标到非合作目标,辐射源的高精度定位在不同频段、不同传播信道、不同系统结构的各类应用背景下均有广泛且迫切的需求。传统的辐射源间接定位方法忽略了测量参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且其额外的数据关联步骤也为定位结果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因而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提升空间受限。空间谱估计技术因具备超分辨、高精度等优越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来波信号的角度测量中,并根据应用场景及
学位
纵观移动通信的演进过程,现代移动通信大约每十年就会经历一次较大的变革,而每一代的技术变革又几乎都是由物理层的新技术引领的。而作为物理层的重要一环,通信载波体制也一直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由传统的单载波(Single Carrier,SC)体制和多载波(Multi carrier,MC)体制逐渐向着架构统一相互兼容的方向演进。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将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Weighted Fractiona
学位
目前,传统核自适应滤波算法由于存在权值网络无限制增长问题,导致计算复杂度较大。核近似技术具有提高核学习训练效率的优点。将其引入到核自适应滤波领域得到的核自适应滤波算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权值网络无限制增长的缺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但在计算复杂度、精度、收敛速度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具体表现包括:(1)针对计算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统进行在线滤波的应用需求,基于随机傅里叶特征的核自适应滤波算法复杂
垂直极化的高频电磁波能够实现沿海面绕射传播,具有传播衰减小和可以沿着弯曲的地球表面传播等特性。同时,高频波段恰好处于飞机和舰船的谐振区,并且数十米的波长会让现有的隐身涂层完全失效,这使得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在反隐身、抗低空突防以及超视距探测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现有岸基高频地波雷达中,主要用于目标探测的雷达系统多为大型阵列结构。然而,随着海洋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面积地占用稀缺海
在这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利用无线网络(如蜂窝网和Wi-Fi)进行重要信息的交换,如信用卡信息,金融数据以及个人邮件等,然而由于无线媒介开放性和广播性的特点,使得无线通信系统极易遭受窃听攻击的威胁。近年来,全球网络犯罪活动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使得无线通信中的安全因素备受关注。传统无线系统的安全依赖于上层的加密技术,然而它的性能取决于计算的复杂度,而且加密算法无法应对穷举攻击并不能
学位
D2D(Device-to-Device)以单跳方式实现设备之间的点对点通信。与传统蜂窝系统中的双跳通信结构相比,这种终端直通的结构能够带来高覆盖概率、低功耗等临近通信优势。尽管蜂窝系统可以利用这种临近通信优势来提高频谱利用效率,但与此同时也需要应对由此产生的共信道干扰问题。由于共信道干扰的存在,蜂窝系统中D2D链路的密度很难被提升,特别是在密集的通信场景下,系统频谱利用效率不仅不能得到理想改进反
高频雷达是一种具有超视距探测能力的雷达,工作在3-30MHz的短波段。然而该频段内存在的大量电磁干扰导致连续频带极为有限,限制了雷达发射信号的带宽扩展,进而影响雷达对目标的分辨能力。为了保证雷达在频谱不连续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充分利用频率资源,合成带宽信号逐渐体现出特有的优势。  步进频率信号作为一种典型的合成带宽信号,在合成孔径雷达以及多种成像雷达中已有多年研究基础,并且在理论和技术上获得了很多经验
学位
从第一代移动通信到现在第五代移动通信(5G),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了实现未来网络对更高的系统吞吐量、更高的用户速率和更多的同时服务用户数需求,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Power Domai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PD-NOMA)和异构网络结构(Heterogeneous Network,HetNet)被广泛关注。PD-NO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