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内在属性,它是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Channel,何自然,张乔等。但是我们发现在对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中,人们大多数结合了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Wilson的关联理论等来对模糊语言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从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角度进行研究模糊语言的人较少,更不用说用该理论研究灾难新闻中的模糊语言。 Verschueren 认为,语言的使用时语言选择的过程,不仅是说话者选择语言形式的过程也是说话者选择交际策略的过程。我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之所以能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和交际策略主要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这三种特性。这三种特性相互联系。语言的变异性和协商性是顺应性的基础;变异性为语言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协商性可以被认为是作出适当语言选择时所采用的方式。同时,Verschueren认为在对语言进行语用方面的描述和解释时,我们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意识凸显性。 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对象和本文的结构。第二部分介绍了模糊的定义,从语用角度的分类、模糊语言的特点以及导致模糊的因素,并回顾了国内外对模糊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简单介绍了顺应论,并对顺应论中的主要概念进行了解释。第四部分是本文的主要部分。首先介绍了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步骤以及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以模糊的语用分类为基础,找出了英语灾难新闻中模糊现象的语言形式;最后以顺应论为基础,探讨了这些模糊的语言形式是如何顺应心理、社交和物理三个世界的。第五部总结部分对研究中的各项发现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本文以从《泰晤士报》和《中国日报》中搜集的 30 篇灾难新闻为语料库,在Verschueren的顺应论的理论框架下,对英语灾难新闻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分析,作者发现模糊语是语言选择的结果。这些语言选择主要体现在一些具体的语言表达上。它们是新闻工作者为了达到一定交际目的,而对语言做出的选择,是新闻工作者有意识顺应语境的过程,即:心理、社交及物理世界。具体地说,在英语灾难新闻中使用模糊语既满足了新闻工作者的心理世界,也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既符合新闻写作标准,也符合新闻政策和策略的要求;既顺应了时间,也顺应了空间。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加强受众对灾难新闻中的模糊现象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新闻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