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上映的《海角七号》、《艋舺》、《囧男孩》等电影犹如一剂强心针,刺激着被业界宣称“已死”的台湾电影市场,使其出现了新的生机和希望。2007年台北市十大华语片票房中台湾本土电影仅有四部,且票房成绩不佳。2008年台湾本土电影占据台北市十大华语片票房一半江山,且票房成绩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在《海角七号》的带动下,引发了本土电影的观影热潮,台湾电影的复苏之势悄然成型,台湾电影市场也蓄势待发。本文意在以2008年的台湾电影为切入点,通过对近年来台湾电影创作态势的整体把握,并对比之前台湾电影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归纳总结近年来台湾电影呈现的新美学倾向,展望台湾电影发展的未来。第一章简要梳理台湾电影的发展概况,重点阐述了新电影运动之后台湾电影的徘徊,分析此时期电影市场低迷的原因。通过对比2008年之后台湾电影的复苏,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从政府、产业、艺术等多个角度分析台湾电影复苏的可能性。第二章从电影类型的角度出发,分析近年来台湾电影的新发展,以最具台湾特色的四大类型电影:黑帮电影、爱情电影、同志电影、青春电影为例,通过与传统台湾电影的对比,把握四大类型电影中的新鲜元素,探求近年来台湾电影之新。第三章和第四章从整体上把握近年来台湾电影的发展。本部分主要从电影本体叙事策略的转变和外在表现形式(视听语言)的转变两个层面去把握近年来台湾电影的新发展,通过对具体影片案例的分析和解读,更加深入的阐释近年来台湾电影新的精神内核和美学特征。本文试图透过近年来台湾电影复苏的现象,发现其内在价值和精神内核的转变。论文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从电影的现状梳理到单一电影类型分析再到电影本体的深入挖掘,努力找寻和挖掘近年来台湾电影的新美学倾向,并为之后台湾电影的发展之路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