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能更好地促进闽楠天然林更新和种群稳定,本文以闽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贵州台江登鲁村闽楠天然群落进行野外调查研究,分析闽楠天然种群特征,探究闽楠种群空间分布规律,揭示闽楠幼苗更新特征,旨在为闽楠天然林的经营、保护,人工林培育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同时,综合分析闽楠幼树幼苗自然更新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阐明其自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促进自然更新经营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这对闽楠天然林经营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闽楠种群年龄结构呈倒“J”型分布,个体数量主要集中在1、2龄级,成年个体少;闽楠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幼龄级死亡率较高;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死亡率较稳定;闽楠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后期稳定和末期衰退的动态特征;闽楠种群受到外界干扰会表现出高敏感性的特征。(2)闽楠幼苗、中树在所有尺度上均表现出集群分布;幼树在大尺度范围表现出集群分布,小尺度上呈现随机分布;大树在所有范围尺度上表现出随机分布。大树与幼苗在小尺度上表现为负相关,大尺度上表现正相关;大树与幼树、大树和中树在小尺度上分别表现为正相关、无关联,大尺度均表现为负相关;中树与幼树,以及中树和幼苗在所有尺度上都表现出负相关;幼树与幼苗在小尺度上表现为正相关,大尺度表现为负相关。(3)幼龄植株更新数量在Ⅰ龄级最多,随着年龄的增加,幼龄植株更新数量呈下降趋势;更新苗密度、高和地径的变异程度极小,但其变化范围有所差异,更新密度的变化范围比苗高和地径的变化范围小;在距离母树较远位置的更新苗密度较低,平均地径较大、苗较高;闽楠更新苗主要以聚群分布完成更新过程。(4)最近母树距离与更新苗平均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平均苗高、地径呈显著的正相关;在所有环境因子中,腐质层厚度与平均密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坡度与平均苗高、地径呈显著负相关;枯落物厚度与平均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土层厚度、土壤含水量、空气湿度、林下地表温度与苗高、地径、密度都没有显著相关性;其中透光率与更新苗平均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平均苗高、平均地径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透光率是影响幼苗更新最为关键的因子,其次是腐质层厚度。(5)闽楠种群的竞争主要来自种内竞争;基株受邻干扰的有效距离为3-6m,基株个体的有效范围随着径级的增加逐渐缩短。竞争强度与随胸径符合幂函数关系,随着胸径增大邻体干扰强度减弱。(6)闽楠幼苗更新受生物学特性、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人工促进天然林的更新和加强闽楠天然种群的保育迫在眉睫。因此,建议考虑以下3点种群保护措施:一是进行科学、合理的人为干扰,提高林下透光率,去除相对数量的竞争木,增加幼龄个体存活率,为其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二是开展闽楠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的研究,掌握闽楠生物生态学特性随年龄、环境变化的规律性,适时调节闽楠种群的种间和种内关系,维持不同年龄阶段闽楠对环境资源的生存需求;三是对现有闽楠天然种群实施就地保护,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严禁乱砍滥伐,加强法律宣传和濒危植物保护宣传,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保护意识,自觉保护珍稀濒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