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是皮肤角质层细胞异常增生分化。角质细胞可受多种生物因子诱导而增生,同时角质细胞也参与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抗菌肽<[1][36][38]>。有研究认为微生物,包括马拉色菌,参与银屑病的病情变化,可刺激角质细胞的免疫反应,导致病情加重或反复<[10][11][12]>。
嗜脂性马拉色菌(1ipophilic Malassezia)因合成脂肪酸缺陷,生存需要外源的脂肪酸,在含油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乳白色或乳黄色菌落,镜下可见圆形或卵圆形的芽颈宽的出芽孢子。马拉色菌是皮肤的正常存在的菌群,也能引起一些疾病,如花斑癣和马拉色菌毛囊炎,而且与异位性皮炎、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有关<[22]>。
人类β防御素(human β-defensin,HBD)发现有四种类型,HBD-1、2、3、4。HBD-2是1997年从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分离获得的一种阳离子抗菌肽<[42]>,HBD-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主要在上皮组织如:皮肤角质细胞、牙龈粘膜、呼吸道上皮等。HBD-2表达与局部炎症反应、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存在密切的关系,局部皮肽细菌、真菌感染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可触发HBD-2表达<[42][44][45][46]>。HBD-2参与固有免疫反应,有抗革兰氏阴性菌、白色念珠菌及马拉色菌的作用,也可参与适应性免疫反应。Baroni等发现马拉色菌体外可诱发角质细胞产生HBD-2增多,因此推测寄居在银屑病患者皮肤上的马拉色菌也可诱发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反应,导致银屑病皮损发生或加重<[1]>。
二、研究目的:初步探讨PV患者皮损中β防御素2mRNA表达情况及其与嗜脂性马拉色菌的相关性。
三、材料与方法:
1、收集病例: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一个月内未系统或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无其他皮肤病及免疫性疾病,男女不限,年龄在15~70岁之间,入选病例进行PASI评分。
2、取材:
活检取皮损组织,部分送病理活检以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部分冻存用于检测HBD-2;同时取活检周边皮损皮屑真菌镜检和培养,鉴定是否存在马拉色菌。取外科正常皮肤检测HBD-2,作阴性对照。
3、马拉色菌培养:
用自己配制的马拉色菌培养基接种银屑病皮屑,放37℃温箱培养,每两天观察一次,若有菌落生长,则取少量涂片沙黄染色镜检,若有球形或卵圆形、芽颈宽的出芽孢子,则为马拉色菌阳性。
4、逆转录PCR(RT-PCR):
用RNAiso Reagent试剂(TAKARA公司)提取总RNA。按照TOYOBO公司的逆转录试剂盒将总RNA逆转录成cDNA,按照说明书进行严格的操作。以cDNA为模板,利用设计好的HBD-2引物,进行PCR扩增,同时扩增内参照β-actin基因。将扩增的PCR产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并以凝胶摄像系统摄像保存,使用凝胶成像分析软件UVIgelstart分析两个条带的密度,以HBD-2/β-actin密度比值衡量HBD-2基因转录水平,在三个不同组间进行半定量比较。
四实验结果:
比较PV患者皮损中的HBD-2mRNA表达水平,马拉色菌阳性组高于阴性组,且两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同时阳性组患者的PASI评分值高于阴性组。
五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皮屑中嗜脂性马拉色菌阳性和阴性组皮损中HBD-2基因的转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两者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同时阳性组患者的PASI评分值高于阴性组患者,这提示嗜脂性马拉色菌可能引起PV患者皮损处的免疫应答,且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推测马拉色菌可能与PV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