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除湿解毒法治疗痤疮湿热证及对皮肤生理指标和主要致病菌影响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ophia_yin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病,发病率高,涉及青春期前后各年龄阶段。本病常反复发作,临床实践证明,中药复方能够全面调整身体机能,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以清热除湿汤为代表的清热除湿解毒类中药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热性皮肤病。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相同的证,即可采取“异病同治"的方法。对于湿热型痤疮的治疗,也是根据证的表现,而应用清热除湿汤治疗,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痤疮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免疫、内分泌、微生物感染、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尚缺乏中医药治疗在皮肤屏障功能修复以及皮肤生理指标改善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基于清热除湿解毒类中药对湿热型痤疮的治疗探索中医药在改善皮肤微环境方面的作用。目的(1)观察痤疮患者皮损和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客观性评价清热除湿解毒类中药治疗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为指导临床规范化辨证分型治疗,推广应用奠定基础。(2)结合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的检测结果及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的抑制研究,为清热除湿解毒类中药治疗痤疮及预后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1)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评价清热除湿汤对于痤疮湿热证的临床疗效。以2:1比例随机纳入72例湿热型痤疮患者,试验组48例,给予清热除湿汤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丹参酮胶囊治疗。疗程4周。观察痤疮皮损和临床综合证候的改善情况评定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价。(2)皮肤生理指标测定应用VISIA面部图像分析系统和SOFT5.5皮肤检测仪测定受试者面部红色区、棕色斑、毛孔、紫质和皮肤水分含量、皮肤油脂、PH数值,以治疗前后和每次复诊时作为检测时点,从不同时间节点皮肤生理指标的检测数据,动态反映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情况,以客观数据资料为依据说明中药对于不同皮肤生理指标所起到的调节作用,最终对皮肤表面微环境的改善产生的影响,揭示特定皮肤生理指标改善与中药治疗的相关性。(3)中药抑菌研究痤疮患者毛囊、皮脂腺中存在多种微生物,抑制其生长可以使痤疮病情得到缓解。本试验将痤疮丙酸杆菌标准菌株进行进一步传代培养,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以不同浓度的清热除湿汤为试验药物,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结果(1)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型痤疮患者,临床痊愈16.28%,显效30.23%,有效39.53%,无效13.95%,愈显率(痊愈+显效)为46.51%,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为86.04%。对照组丹参酮胶囊治疗寻常痤疮患者,临床痊愈9.52%,显效19.05%,有效28.57%,无效42.86%,愈显率为28.57%,总有效率为57.14%。试验组的皮损消退率为62.86%,综合证候疗效率为62.41%,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清热除湿汤对改善皮损和中医临床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对两组受试患者疗前、疗后进行安全性实验室检查,经观察试验组中5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中3例患者出现尿素氮偏低,4例出现尿白细胞±,但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试验组中4例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均以胃脘不适及轻度腹泻为主,调整用药方式后即缓解。(2)皮肤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红色区和棕色斑分值较对照组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显示,清热解毒除湿类中药有较好的改善皮肤炎症和皮肤棕色斑的作用,其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紫质和毛孔的分值减少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药物在改善紫质和毛孔方面效果不明显。治疗后试验组皮肤油脂含量为18.74±10.263,较对照组(23.90±12.498)数值减少,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说明清热解毒除湿类中药在改善皮肤油脂含量方面有一定优势。治疗结束后,两组痤疮患者的皮肤水分含量和PH数值对比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药物在改善皮肤水分和PH值方面疗效相当。(3)中药抑菌研究结果采用试管稀释法进行清热除湿汤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试验研究。将P.acne标准株进行转种培养后,中药倍比稀释后进行抑菌作用的研究。经72h厌氧培养后,各试管中的中药从1:2进行倍比稀释,在药物浓度为500mg/ml时可见细菌生长,即清热除湿汤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00mg/ml。在同体积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定量接种,结果显示清热除湿汤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抑制作用,菌落计数为1500CFU/ml。结论(1)清热除湿汤治疗湿热型痤疮有较好效果,在改善皮损情况和综合证候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2)清热除湿汤在改善痤疮患者的皮肤水分、油脂、红色区、棕色斑方面有一定作用。提示我们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注意皮肤屏障的保护和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3)清热除湿汤在浓度为500mg/ml时可见细菌生长,说明试验药物对痤疮丙酸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与以往文献报道的相关中药比较,其抑菌作用偏弱。在进一步定量接种实验中显示,清热除湿汤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明确的抑制作用,菌落计数为1500CFU/ml,明显少于对照管中的细菌数量。此种情况可能与药物的整体调节作用有关,而对于皮肤表面的致病菌,单纯应用内服药物只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李乾构教授,全国著名的中医脾胃病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和学术经验工作继承指导老师,自1964年7月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一直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Apo E-/-小鼠主动脉窦斑块的形态和斑块部位IL-6蛋白的表达,探讨针刺改善Apo E-/-小鼠主动脉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机制。方法:将6周龄38只Apo E-/-小
龙岗地区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层岩性复杂、岩石结构多样,储集空间复杂,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有效性评价是测井评价的重点与难点。在分析储层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测井资料结合岩
目的本研究采用慢性应激大鼠模型,从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和细胞信号通路(PKA信号通路)的角度,探讨针刺对慢性应激模型(CUMS)大鼠行为学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正>目的寻找方便、省时、耐受性良好的直立倾斜试验方法,探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对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不明原因晕厥患儿58例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20
会议
目的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地五养肝方”治疗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从理论研究及实验研究两个方面进行。理论研究:从肝肾同源
本文通过对水暖工程管道施工要求、技术的分析,列出了目前水暖工程管道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其危害和防治的技术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网工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所谓的电网工程造价控制就是指电网工程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进行的管理项目之一,以实现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尽量
本文通过对山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静乐服务地区的实地考察,以及对其他高校支教活动的深入观察,发现支教现行机制存在支教服务全程监管不严、服务地区帮扶深度不够、支教活动宣
目的本文主要是采用穴位注射方法对肝癌患者缓解痛苦情况进行研究。方法笔者在本次试验中将抽选从2017年七月至2018年八月于我院接受癌症晚期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