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无污染,可循环利用的优点,因其易于开发利用且发电效率相对较高,已成为继水能、风能后各国重点支持开发、利用的能源之一。在此背景下全球光伏产业有了新的发展。而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需求疲软,各国竞相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各国摆脱金融危机,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世界各国竞相将光伏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通过颁布法案、出台行政条例的形式不断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自此,全球光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全球光伏新增安装机量不断刷新纪录,中美两国光伏安装需求在各自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中美两国的光伏产品制造量不断增加,中国于2010年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产品制造国,而美国在多晶硅的提取与生产上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由于中美两国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不同位置,中美两国之间自由贸易表现出互补大于竞争的特点。也正是基于此,中美光伏产品的贸易额不断扩大,2011年中美光伏产品贸易额达最大值。中美两国光伏产业的自由贸易促进了资源有效配置,对双方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自2010年9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就中国包括光伏、风电在内的新能源产品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起诉讼,至2014年1月23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对自中国台湾生产而转中国大陆进口的多晶硅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美光伏产品在5年发生了4次贸易摩擦,其中发起“双反”调查就有3起,而在3起“双反”调查中,美国多为发起方,表现出浓厚的单边主义色彩。尤其是美对华光伏产品的第一次“双反”严重打击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导致我国光伏企业破产倒闭并引发大量工人失业,对我国光伏产业带来严重的危害。由此可见,美对华光伏产品的第一次“双反”是中美光伏产业贸易摩擦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基于以上事实,本文以美国对华光伏产品的第一次“双反”为例,根据国家利益论、多元主义论、内生保护理论,通过构建民主政府——利益集团的框架分析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过程,进而深层次地分析了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双反”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此次“双反”的政治经济原因充分代表了中美光伏产业贸易摩擦的产生动机,也为以后应对光伏产业贸易摩擦提供方向与思路,从而有利于提出应对策略与建议,进而改善我国光伏产业的外部环境,促进我国光伏产业的顺利发展。本文首先对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对中美两国的光伏产业的政策扶持情况进行对比。此外,根据中美两国扶持政策着重点不同按照光伏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顺序对中美两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概况进行介绍,之后总结中美光伏产品的贸易现状,得出中美光伏产品具有互补性贸易的特点,接着介绍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与特点,表现为美国单边主义、危害性大、浓厚的政治经济色彩。然后,回顾中美光伏产品第一次“双反”,深层次地分析政治经济原因。本文认为,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的政治原因是美国政府基于国家利益和政治私利的考虑,同时也是美国国内两大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经济原因是中美光伏产品贸易不平衡、我国光伏产业自身发展问题以及我国不规范的光伏产业扶持政策。此次“双反”严重打击了我国光伏产品的竞争优势,阻碍了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导致我国光伏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甚至破产倒闭,并引发了连锁反应,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危害。最后,结合前文对中美光伏产业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原因分析,提出了应对光伏贸易摩擦的针对性建议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