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黄淮海地区广泛种植的玉米杂交种郑单958种子为实验材料,通过TTC染色法筛选出活力差异的种子,比较高、低活力种胚的蛋白质组差异,发现一种胚胎发生晚期丰富(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LEA)蛋白——EMB564的表达差异变化最明显;根据生物信息学对EMB56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制备针对EMB564蛋白保守域的多肽抗体,对EMB564蛋白细胞定位及其理化性质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黄淮海地区广泛种植的玉米杂交种郑单958种子为实验材料,通过TTC染色法筛选出活力差异的种子,比较高、低活力种胚的蛋白质组差异,发现一种胚胎发生晚期丰富(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LEA)蛋白——EMB564的表达差异变化最明显;根据生物信息学对EMB56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制备针对EMB564蛋白保守域的多肽抗体,对EMB564蛋白细胞定位及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在研究EMB564蛋白耐热性的过程中,建立了利用加热变性预分级蛋白质样品,改善低丰度蛋白质的分离
其他文献
microRNAs(miRNAs)为一类负调控因子,是长约~22nt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在植物基因组中存在广泛,对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起着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miRNA涉及几乎所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其主要是通过与靶基因的特异位点结合抑制靶蛋白的产生或者降解靶mRNA,从而调节内源基因表达,因此靶基因功能分析是了解miRNAs作用机制和功能的有效途径。木薯为典型的热带能源作物,研究其耐水分胁迫的分子
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现象在植物中普遍存在,表现为雄性败育,但雌配子和营养生长正常。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具有有重要的生产利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线粒体基因组分子内形成异常嵌合基因是CMS产生的基础,由于水稻花药线粒体体外培养及植物线粒体直接转化技术的限制,水稻CMS分子机理研究进展缓慢。而细菌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及能量合成方式与线粒体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线粒体基因orfH79是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
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 (L. f.) R. Br.]是禾本科黍亚科牛鞭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于北半球温带湿润地区。我国扁穗牛鞭草资源丰富,主要应用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草地畜牧系统中,因花而少实,目前主要采用营养繁殖。为了探讨扁穗牛鞭草的快繁体系,本试验以5种不同基因型扁穗牛鞭草幼茎为外植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扁穗牛鞭草在不同取样时
关键性种质的发现与利用无一不激发了作物育种的重大突破。得到稳定可遗传雄性不育系是柱花草改良种质和加快杂交育种进程的关键。本研究以柱花草育性变异突变体株系为材料,以其野生型热研5号柱花草为对照,通过雌雄蕊形态观察、石蜡切片分析,花粉活力检测、人工去雄和授粉试验,对柱花草育性变异突变体株系雌雄蕊的发育过程(花芽分化、花药发育和胚囊发育)及育性从形态学和胚胎学角度进行了综合比较研究,并鉴定了该突变体株系
甘蔗(Saccharum offlcinarum L.)是世界上主要的糖料原料,同时还是亚热带、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日益严重的病害制约了甘蔗生产的发展,其中甘蔗黑穗病是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甘蔗生长周期长,生产上缺乏抗黑穗病品种,传统的防治方法对其防治效果也收效甚微,转基因育种技术是培育抗病甘蔗品种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选用在玉米、小麦等作物中已经证明具有很强抗黑穗病能力的KP4基因,通过农杆菌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L.)是大戟科块根作物,具有热带作物高光效、抗旱等特征,在木薯受到干旱时其叶片会有灵活的脱落机制。而木薯抗旱和叶片脱落机制的研究主要在生理上进行,分子机理的研究还很有限。本研究对木薯品种Sc5进行了基因芯片的分析,并测定了其在干旱胁迫时生理上的动态变化数据作为芯片结果上辅助证据,并鉴定木薯干旱处理时的响应基因和乙烯处理时离层的响应基因,并对其
木薯(学名: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大戟科木薯属唯一的栽培作物,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淀粉工业和酒精工业原料。木薯具有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广、淀粉产量高等特性。本研究以木薯(华南5号,SC5)为实材,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不同时期木薯叶片的蛋白质组变化,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探究木薯对干旱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初步获得了以下结果:(1)比较了正常供
五味子(Schisanda Chinensis Baill.),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实,是国家三级濒危保护药用植物,利用微生物发酵中草药,可提高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含量、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对节省日益减少的中草药资源,保护濒危的野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五味子为底物,采用五味子内生真菌WJ1, WT4, GP5及TP2发酵五味子,从中筛选出使五味子发酵后4种木脂素成分含量显著提高的目的菌株,
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一半的人以水稻作为主食。20世纪70年代的三系杂交育种曾经带来水稻育种的第二次革命,大幅度提高了水稻产量。随着科技的进步,三系法逐渐表现出一些不足:米质欠佳;产量进一步提高受到限制;存在细胞质的负效应和细胞质单一的潜在风险。以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为基础的两系水稻育种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并且已经在育种中有了广泛应用。然而目前人们对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现象的分子机制并没有清楚的认识,限制了
在生产实际中,控制转基因水稻基因飘流的措施一般采用距离隔离和时间隔离的方法,杂交水稻小面积制种或育种一般采用屏障隔离。现有隔离措施和隔离距离设置的依据大多来源于长期的生产实践,转基因作物的研制成功有利于研究基因飘流距离、频率以及隔离效果。利用物理屏障来控制水稻基因飘流简便易行,但其防止基因飘流的真实效果目前尚没有系统的实验验证。本研究利用水稻花粉以风为媒介扩散的特点,采用含bar基因水稻植株的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