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粮于地”休耕战略的实施是巩固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福利经济学框架下,对我国尚处于试点阶段的休耕政策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设计选择实验并对相关数据分析,量化休耕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多维影响,从而指导具体的休耕实践。主要包括三个研究问题:设计选择实验,评估休耕政策的社会福利及其空间异质性;对比条件价值评估、条件排序与选择实验结果的差异,检验福利评估结果的稳健性;使用Meta回归模型,对福利评估的结果进行效益转移分析。 本研究首先基于贝叶斯最优实验设计理论,设计了包含休耕面积、休耕区域、持续年限、种植类型、支付意愿五个指标的选择实验问卷。由于休耕政策是以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提升为目的,需要使用陈述偏好方法构建一个“可信的”假想环境市场,其核心是问卷设计。本文从指标选取、实验设计、偏差避免三个方面综述了陈述偏好问卷的设计技术,结合我国休耕政策的具体实践,设计了陈述偏好实验问卷。其中,选择实验是问卷的核心内容,我们从休耕面积、休耕区域、持续年限、种植类型四个维度考察休耕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设计了包含12个版本的问卷,每份问卷包含4个选择集,要求受访者在两个休耕选项和不休耕选项中投票给性价比最高的一个。此外,问卷还包含有:条件排序、单/双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评估的离散选择问题,政策陈述、指标解释、调研协商的信息图册,和认知调查、抗议支付识别、有效性评价的附加问题,对数据采集过程进行科学的控制,以获取可靠的受访者偏好信息,为休耕的社会福利评估这个核心主题作了铺垫。 其次应用陈述偏好实验问卷,本研究从位于石羊河流域的上游武威市古浪县、中游武威市凉州区、下游武威市民勤县获取了调研数据,建立了包含“流域空间异质性”、“城乡空间异质性”、“个体异质性”的随机参数Logit模型,结合仿真算法评估休耕政策的社会福利,指导在区域内建立符合公众偏好的休耕方案。研究发现:①休耕的社会福利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上、中、下游的农村居民对休耕政策的平均偏好依次递减,而城市居民不存在系统性的空间异质性;城市居民偏好更大的休耕面积、偏好增加林地比例,而农村居民对此保留态度;平均而言,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愿意为休耕政策多支付88.89元/(户?年)。这说明空间异质性在休耕社会福利评估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从实证上检验了社会福利空间异质性的特征,也为制定差异化的休耕方案提供了思路。②随着休耕面积从1万亩、增加到2万亩、再到5万亩,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逐渐增加,而农村居民的社会福利先增加再平稳;随着休耕年限从3年,延长到5年、再到10年,城市、农村居 民的社会福利均表现为先增加、再下降。说明休耕政策的制定要权衡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农产品供给,可以适度增加休耕面积和休耕年限,而盲目扩大休耕规模将威胁到社会福利的增加。③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优先休耕区域的选择上,有类似的偏好顺序,野生动物保育区 < 水源保护区 < 地下水超采区 < 风沙源区;在休耕后耕地的恢复措施上,城市居民偏好景观价值更大的林木,而农村居民无显著差异的偏好顺序。因地制宜的休耕政策才能更好地满足公众诉求,武威市休耕方案的设计应当以控制风沙危害、增加林地面积为重点。④武威市现阶段休耕政策试点的社会福利量化价值为1.14亿元/年,占武威市GDP总量的0.41%,可用于政策的成本收益分析;而在公众偏好信息指导下,适当地扩大休耕面积和时间,针对性地改善生态环境,将能够使得上述福利价值增加157.89%,2.94亿元/年。总结来看,应用选择实验得到了包括价值评估、方案调整、异质性识别等多个方面的政策含义,该结论支持了休耕政策能够改善社会福利,同时给出了政策进一步调整的空间。 再次,考虑到选择实验的复杂性和在国内的应用的成熟度远不及条件价值评估,本文使用条件排序和条件价值评估方法,对上述选择实验结果的稳健性进行了检验。使用条件排序得到了居民对休耕区域和植被类型两个休耕指标水平值的排序,对比选择实验对指标水平值隐含价格的排序结果,二者不存在矛盾的地方;使用单/双边界二分式条件价值评估得到了单一休耕方案的支付意愿,与使用选择实验得到的结果无显著差异。因此,使用选择实验得到的休耕福利分析结果是稳健的,这一结论也为国际上关于使用不同陈述偏好法得到结果差异的争论提供了额外的证据。 最后,检索并整理了对国内耕地保护福利分析的中英文文献,使用量化的综述研究工具——Meta,对休耕社会福利的研究结果进行效益转移分析。从已发表文献来看,由于受到区域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对单一地点的评估结果难以转移到其它地区,造成价值评估研究成果难以被决策者广泛地采用,这与价值评估服务于耕地保护决策的本意相背离。使用Meta回归模型综述了78个个案分析的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研究使用条件价值评估、选择实验方法得到的耕地保护支付意愿不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居民样本相对于农村居民样本有更高的支付意愿,与上述研究结论一致;区域的人均耕地面积、人均GDP、粮食产量排名对家庭支付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人们对耕地保护的支付意愿在不断增长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7.1%;使用投劳或投劳与出资结合的支付工具,将分别产生220.91%和65.0%的研究偏倚;对武威市价值评估结果进行效益转移的平均误差为 41%。Meta 分析的结论量化了区域特征与社会福利信息之间的关联,可以用于对耕地保护的社会福利的概算,以激励政府出台相应生态恢复的政策,并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