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着蛤(Superfamily Hippuritacea)是一类形态特化的异齿型双壳。正常的双壳类两壳对称或近于对称,但是固着蛤两壳普遍不等,常以一壳固着基底,称为固着壳,另一壳为自由壳。
固着蛤起源于侏罗纪晚期(约160my前),灭绝于白垩纪末(约65my前),历时近100my,已发现的固着蛤主要分布在特提斯海域及其邻近区域。
西藏白垩系碳酸岩地层中产出有丰富的固着蛤化石。本论文主要对西藏南部宗山组和西藏中西部郎山组产出的固着蛤化石的分类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其生物地层学意义和生态习性进行了讨论和探讨。西藏南部岗巴地区岗巴西剖面和察且拉剖面宗山组所产出的固着蛤主要为:Bournonia tibetica Douville,Bournoniahaydeni Douville和Biradiolites sp.,这一固着蛤组合所指示的时代是Campanian-Maastrichtian。西藏中部日土、革吉、仲巴扎布耶茶卡地区郎山组所产出的固着蛤包括三属四种:Eoradiolites gilgitensis Douville,Eoradiolitesdavidsoni Hill,Horiopleura cf haydeni Douville,Sellaea sp.,这一固着蛤组合所指示的时代是Albian期。
根据生长方式,固着蛤生态类型可被分为三类:直立型(elevators),附着型(clingers)和侧卧型(recumbents)。我国西藏岗巴地区所产出的Bournoniatibetica属于直立型生态型,生长方向垂直于沉积层面;而Bournonia haydeni属于附着型,靠壳体前部附着在基底上,生长方向近乎平行于沉积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