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具身认知的理念日益受到关注,得到来自情绪、认知评价、语言等诸多心理学领域的实验支持。它的主要理念引入情绪认知领域,就形成了情绪具身观。该理论认为情绪信息加工不是单纯的信号加工过程,身体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自身的身体状态、活动方式等都为情绪的加工和理解奠定基础。自出现以来,情绪具身观得到一些实验的支持,但是很多传统认知心理学家对其依然抱有怀疑,它仍然需要更多的实验去验证,尤其是通过时间相关电位(ERP)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目前较先进的技术手段。经查阅文献,我们发现有关情绪具身观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外,且多是行为研究,有关其神经机制的研究很少,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有关具身情绪神经机制的研究更是几乎没有。所以,本研究采用ERP和fMRI作为实验手段,探讨在经典的面部操控条件(横着咬笔或是竖着咬笔)下判断情绪面孔效价时的神经机制,试图为情绪具身观提供佐证。研究一以脑电反应为指标,探讨面部操控(横着咬笔或竖着咬笔)影响情绪面孔(愉悦面孔和中性面孔)效价判断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220-250ms和450-550ms的时间窗口内,竖着咬笔下的愉悦面孔比横着咬笔下的愉悦面孔诱发更大的负成分N220-250(N2)和较小的正成分P450-550(P3),而当呈现中性面孔时没有出现类似ERP成分。该实验结果表明当知觉和理解评价面孔情绪时,如果自身的肌肉状态(横着咬笔促进与微笑相关的面部肌肉群;竖着咬笔则抑制该肌肉群)与需判断的情绪效价(愉悦面孔)不一致,则会产生冲突(成分N220-250的出现),并影响判断任务的完成(成分P450-550)。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支持情绪具身理论,证明情绪信息加工需要以自身身体的模仿为中介,身体状态的改变可以影响整个加工过程。研究二采用fMRI探讨在横着咬笔或竖着咬笔下判断面孔情绪效价(愉悦面孔和悲伤面孔)时的神经机制。fMRI结果显示,当自身的肌肉状态与需判断的情绪效价一致时(横着咬笔下的愉悦面孔和竖着咬笔下的悲伤面孔),模仿神经系统中的左侧辅助运动区和下顶叶会有更强的激活。这表明对身体的操控可以影响情绪信息的加工,当自身的身体状态与需判断的情绪效价一致(或不一致)时,会促进(或降低)对所呈现情绪的模仿。总之研究一和研究二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共同支持情绪具身观。首先,判断情绪效价时,不是单纯的符号推算,而是需要身体的加入,在知觉和理解情绪信息过程中都需要亲身的模仿;其次,如果当时的身体状态(面部肌肉状态)与需判断的情绪效价不一致,会影响对该情绪的模仿,表现为镜像模仿系统激活程度降低,并出现有关冲突的电生理成分(N2/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