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庇留,名天祜,近代岭南伤寒派四大家之一。其代表作《伤寒论崇正编》,共8卷,计20余万字,是现存民国前岭南医籍中篇幅较大的少数几部医籍之一。全书以“尊崇先圣、辩正前贤”为旨,以“分勘合勘,诸注得失抉其微”为特点。但该书版本少,存世量不多,从未见有点校本出版。当代许多岭南医家只闻书名,未见其文,全国中医界亦知之甚少。某些书籍的引用介绍甚至出现书名、版本、刊刻时间等的错误,更缺乏对其深入系统的整理。为广闻见、彰其所长、更为弥补岭南伤寒研究之薄弱计,有必要对《伤寒论崇正编》一书进行全面的文献整理研究,以形成一部忠实于原貌的最佳读本。而生平所录医案手稿,经整理出版成《黎庇留医案》,也计有6万余言,全书医案以“或则顽沉、谲异,或则平顺、隐微”为特点,对如何在岭南地区运用伤寒经方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惜书中所录医案只是黎氏手稿中的一部分。本课题在全面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基础上,对黎庇留的生平经历进行相对完善的整理研究;初步对《伤寒论崇正编》一书的版本源流进行疏理,并依照古籍整理规范对《伤寒论崇正编》进行整理,完成了该书的部分点校工作,并探讨了该书的体例特点和注释方法;对《黎庇留医案》进行医案补充,定名《黎庇留医案拾遗》;并于上述基础上,对黎氏学术特点进行初步探讨。具体如下:一、整理黎氏生平资料据资料所示,论及黎庇留生平的资料虽然不少,但多呈零碎特点,未见有较全面反映黎氏生平经历者,此文通过收集散在的资料,加以整理归纳,形成相对完整的黎氏生平简介。二、《伤寒论崇正编》整理及相关研究(1)《伤寒论崇正编》版本源流疏理对收集到的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特藏室、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孙中山文献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三套《伤寒论崇正编》,运用版本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确认此三套《伤寒论崇正编》为同一版本,且为原刻本,该版本刻工尚属精细,字迹清晰,墨色均匀。(2)点校整理《伤寒论崇正编》在疏理版本源流的基础上,确定底本,选定校对本,按《中医古籍校注通则》定校勘、标点和注释等方法和体例,对《伤寒论崇正编》进行整理,完成了该书的部分点校工作。(3)探讨《伤寒论崇正编》体例特点和注释方法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伤寒论校注》及历代伤寒注家的著作,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伤寒论崇正编》的体例特点和注释方法。整理出全书的组成,《伤寒论》条文的编排顺序,目录勘误等部分内容,并得出该书的特点能以“六经定篇,以仲景原文为纲,以诸家之注为目,分勘合勘,诸注得失抉其微”来概括,认为《伤寒论崇正编》的注释方法主要有以经释论、以说释论、以经验释论三种方法。三、形成《黎庇留医案拾遗》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散在的黎庇留医案与《黎庇留医案》进行比较,整理出《黎庇留医案》未收录的医案,同时整理附录黎氏传人部分医案,形成《黎庇留医案拾遗》。四、探讨黎庇留学术特点在上述诸多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伤寒论崇正编》、《黎庇留医案》、《医案拾遗》等多种相关资料的分析,对黎庇留学术特点进行初步探讨。认为黎氏的学术特点主要有:1.普救危急,奇不离正;2.善用温热,不避寒凉;3.善用大剂,不失审慎;4.内服外治,治法灵变;5.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纵观黎氏一生,能以一言蔽之:其术精湛,其德至诚,堪称大医。文中附《伤寒论崇正编》点校本节选及《医案拾遗》,以帮助读者了解黎庇留运用经方的特色及其对学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