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国家步入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中,积极向上、理性和谐的社会心态能为人们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撑,而颓废、消极的社会心态必然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给社会主义建设增加成本,因此,关注和提升广大民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国家步入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中,积极向上、理性和谐的社会心态能为人们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撑,而颓废、消极的社会心态必然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给社会主义建设增加成本,因此,关注和提升广大民众的积极社会心态,规避消极社会心态的不良影响成为党和国家必须重视的现实社会问题。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生力军,他们的社会心态是国民社会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能否保持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将直接关乎国家未来的稳定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秩序、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大学生社会心态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既存在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积极社会心态,也可能出现了“躺平”“佛系”、缺乏自信等消极社会心态,这将严重阻碍大学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认为,十分有必要深入认识和把握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特点、影响因素和机制,以及培育积极社会心态的路径,为实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大计提供科学教育依据和对策。鉴于现有研究缺乏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结构内容、测评工具和影响机制的系统探索,本研究结合问卷法、访谈法、追踪设计和策略研究等多种方法,并构建“结构探索→发展趋势→影响机制→积极培育”这一框架,系统揭示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发展特点、影响机制和培育路径。具体包括:研究1采用“自下而上”的归纳式问卷发展模式,通过标准的心理测量学流程编制了一套适合中国大学生样本使用社会心态问卷,包括社会安全、社会信任、社会公平、社会贡献、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社会压力7个因子,信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研究2采用横断面设计,运用研究1自编的大学生社会心态问卷,采用整群方便取样法对21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社会心态各个维度的高低排序依次为社会贡献、社会安全、社会信任、社会公平、积极情绪、社会压力和生活满意度。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大学生社会心态分为积极型(占30.4%)、常规型(占51%)和预警型(占18.6%)。此外,大学生社会心态还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这为开展大学生社会心态提升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研究3至研究5基于生态系统理论,通过为期1年的纵向追踪设计(包括3个时间点,每个点间隔6个月),分别从家庭环境、同伴互动和课程思政3个视角探究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机制。研究3发现,家庭环境积极影响更多的大学生拥有更积极的社会心态,这一影响主要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发挥作用,且这一中介效应在高自我控制大学生中更强。研究4发现,同伴互动会通过希望和乐观的提升间接增强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这一中介效应在高未来结果考量大学生中更强。研究5证实课程思政是提升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重要路径,且课程思政功能主要通过文化偏爱和文化践行两条路径间接发挥作用,尤其是感知到学校氛围较低时这一间接效应更强。研究6在前面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学校管理和教育视角出发,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家庭-同伴-学校-个人”多方联动策略和提升路径,具体包括:(1)营造和谐家庭环境,树立积极应对方式;(2)促进朋辈积极互动,增强心理资本;(3)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助推文化自信。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发现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发展规律和影响机制,还可为探索适合大学生群体的积极社会心态培育路径提供科学参考。
其他文献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数字时代旅游情境下的新型“人地关系”成为新兴议题。文章借助Python从微博、小红书、抖音APP抓取关于“纹”以载道--故宫腾讯沉浸式数字体验展UGC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挖掘和扎根理论分析,探究虚实融合旅游空间中人地互动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第一,旅游者对虚实融合旅游空间的感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地方景观和
进化算法是一种典型的群智能优化方法,由于具有操作简单、普适性好、对函数性质不敏感以及群体搜索等优势,被广泛用于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目标数量和决策变量的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函数结构也日趋复杂.传统的进化算在求解该类问题时计算成本指数级增加,搜索效率显著降低.另外,随着对决策变量取值出现约束,甚至一些问题的约束过紧,使得现有算法很难获得足够数量的可行解,从而影响算
预应力管桩是桩基础中一种主要的桩型,因其具有质量稳定可靠,桩身混凝土强度高,单桩承载力高等优点,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预应力管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主要有理论法、现场试验和室内模型试验。然而,理论法存在参数难确定、计算工作量大的问题;现场试验存在测试时间长或无法充分激发桩端承载力的问题;室内模型试验的结果因尺寸效应问题与实际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鉴于此,本文探索一种基于原位测试数据的计算方法,
AP1000核岛结构(包含安全壳结构、屏蔽厂房和辅助厂房)作为核电工程的核心建筑物,是屏蔽核反应堆、抵御外部事件、消除“核恐慌”的重要设施,开展核岛结构地震安全性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超设计地震及主余震作用下核岛结构的灾变行为与性能评估展开研究,旨在探究地震作用下核岛结构的性能状态,分析其致灾机理和失效模式,提出核岛结构的简化体系线性及非线性力学行为,揭示超设计地震作用及主余震序列地震作
基础隔震技术作为一种被动控制技术,以有效减轻地震响应的优势,自汶川地震以来广泛应用于国内高烈度区新建建筑、加固修复结构中,特别是近几年中小学校舍和医院建设大力推广减隔震技术。近期国内外发生的强震表现出强度高、周期长、脉冲大和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对遭遇实际地震作用的基础隔震结构调查中发现,部分橡胶支座发生较大的水平剪切变形和支座提离现象。目前建成的隔震结构大多位于高烈度区,由于地震是偶然和随机的极端
优化制冷机房设计和发展机房运行参数调适技术是降低制冷系统能耗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与常规制冷机房不能利用自然冷源相比,制冷机房耦合水侧节能系统通过使用自然冷源可以显著降低制冷系统能耗。然而,目前制冷机房耦合系统在控制性能分析和系统运行参数调适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制冷机房耦合系统的能耗特征不够明确;常规制冷机房模拟仿真模型不易捕捉耦合系统设备运行事件状态和控制参数
“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筑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暴露了明显的问题,比如粗放的发展方式、较低的劳动生产率、高消能、高排放等。“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要求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同时要求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为了响应“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本文积极探索新的建筑体系、建造方式和设计方法,在保证建筑体系的安全下,降低建设全过程对人工的依赖和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环境、
填充墙是承担围护和分隔等建筑功能的重要非结构构件。其在地震中破坏严重且可能发生倒塌,容易导致建筑物内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阻碍震后建筑使用功能的快速恢复。可见,应确保填充墙震中安全性及震后可恢复性,实现填充墙构件乃至结构的抗震韧性。阻尼填充墙是一种新型的减震填充墙,可有效削弱普通填充墙对结构的刚度与约束效应,具有高变形能力、低损伤、附加一定阻尼的优点,是解决普通填充墙抗震韧性问题的新途径。本文在已有
为探明叶面喷施阻控剂对常淹水镉(Cd)污染稻田水稻吸收转运Cd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CK(无喷施)、ZK1(锰和锌)、ZK2(壳聚糖硒和二氧化硅溶胶)、ZK3(水溶性硅)、ZK4(螯合铁)和ZK5(二氧化硅溶胶)6个处理对水稻吸收转运Cd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淹水条件下,与CK相比:ZK1、ZK2、ZK4处理下,水稻产量显著(P<0.05)提高,增幅在13.08%~44.19%;ZK1~ZK5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