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宾语结构是现代语言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句法及其双宾语结构显著性地位的角度对汉语和英语中的“V+NP1+NP2”形式进行分类分析。本文还讨论了不同“V+NP1+NP2”形式下的普遍原则,并将这些原则制定了层次性以制约它们的相互作用。 本文讨论了双宾语结构的格的问题和衍生问题,拟在说明,汉语与英语的双宾语结构都是为以下条件所制约:语义角色保留前提下的动词与介词合并,被动化转换和领属关系转换。本文还特别说明这些限制条件被用以保证“V+NP1+NP2”形式的优先性并衍生出双宾语结构。 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了“V+NP1+NP2”形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些因素在汉、英语言中是如何解释的,并且说明这些形式的构成和解释为哪些条件所制约。本文首先从生成语法转换和词汇的角度对与格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在Larson(1988/1990),Nina Zhang(张宁1999/2000)提出的“动词词义并合”和“动词结构并合”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所有的双宾句式都是通过两个单宾结构形式和意义的并合派生而来的;其次,本文还对被动化转换和领属关系转换规则进行了整理分析;最后提出双宾结构的表现形式和衍生过程为以下四个要素所制约;语义角色保留前提下的动词与介词合并,被动化转换和领属关系转换。本文第一部分还讨论了双宾语结构定义的扩展问题,包括“指物类宾语”、“取得类”、“称呼类”、“谓词性二宾语”、“准双宾语结构”等范畴。此外,本文还对汉、英语言中“V+NP1+NP2”形式中的歧义句及其表现形式和内在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 本文第二部分对汉、英语言中的所谓双宾语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并且说明尽管这些形式内在的不同性质为不同的等级序列的限制条件所制约,事实上汉、英语言中的双宾语结构形式都是为本文所制定的统一条件所决定。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Prince Alan & Paul Smolensky, 1993)的优选论理论,解决了如何区分汉语真假双宾语及确立其具体范围等相关问题。 通过对汉、英言中的众多结构分析以及在对于前人研究的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充分说明文中提出的四个限制条件是研究双宾语结构表现形式中最为重要的四个因素并能够解决说明汉、英语中的双宾语结构问题。通过对一些典型例句的检测,本文明确提出只有“给予类”和部分“称呼、命名”类才属真正的双宾语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