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l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高,国外统计有75%的育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此病,其中约5%的患者发展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即每年发作在4次或4次以上)。该病由于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患处有明显的不适感,故就诊率较高,尤其是RVVC因反复发作,治疗困难,对患病妇女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而且该病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传染给性伴及新生儿。另外在阴道念珠菌培养阳性者中25%-40%为无症状携带者。因此,提高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水平,对保护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临床意义。而欲达到此目的,揭示和阐明该病的发病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 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涉及病原菌和宿主两个方面,其中包括致病菌的流行病学特征、毒力因子、药物敏感性等和宿主的抵抗机制以及发病的诱发因素等。本研究同时兼顾病原菌和宿主两方面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中的作用并侧重从病原菌的角度分析比较RVVC、VVC和无症状携带者分离菌的致病菌谱、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毒力因子-分泌型天冬蛋白酶(secreted aspartyl proteinases,SAPs)在患者体内的表达谱以及基因型特征。国内外研究均表明SAP的表达与对组织的侵入有关。同时复习国内外文献我们也发现对SAP的研究均局限在动物模型和实验室培养阶段,国内外均未见对体内SAP表达情况的分析,因此很难准确反映其在念珠菌病致病中的真实情况。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文献详尽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3组不同患者群体分离的菌株,从不同角度揭示VVC和RVVC发生的病因学机制,从而可能使我们更深入认识该疾病的发病机制。 首先,在3家医院进行了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每个病例均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通过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疾病相关情况,完成了流调表268份,包括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156份和健康对照者112份。经过分析总结使我们对国内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流行病学的现状和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该病的易感人群和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收集每个病例每次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鉴定,并将一部分分泌物直接于液氮中保存。本实验将分离的菌株分成3组:无症状携带者(C组);阴道念珠菌病组(VVC组);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组(RVVC组)。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风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VVC的发病可能与性伴患
其他文献
介绍一款采用AT9933芯片的PWM恒流LED汽车前照灯驱动电路,其驱动、拓扑和调光方式分别采用开关型变换器、Boost-buck拓扑和PWM调光方式。负载采用8颗1 W大功率白光LED串联。
背景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发病率为5-10%。是一种临床表现和实验指标多质性的综合征,PCOS患者月经紊乱、稀发、闭经伴有高雄激素血症
现代传媒在进行商业运作的时候,历来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把传播的内容本身作为商品出售,直接向受众收钱;二是把传播的内容当作一种制造受众注意力的工具,基本不向受众收费,而是把他
报纸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在对Crawford等(1991)提出的休闲限制阶层模式进行解释的同时,提出对女性休闲的文化限制的影响,并且把文化限制置于Crawford提出的3个因素即自身限制和人际限制、结构限制之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环保意识也不断觉醒,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下,绿色的概念走入了各行各业,在建筑行业,对建筑材料的绿色化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近年来,混
近十年来,结构光三维形貌测量技术在逆向工程、质量控制、自动在线检测、医学诊断、文物数字化和人体测量等众多领域应用广泛。20世纪80年代,国外开始对面结构光三维形貌测量
阅读是儿童获取知识、开拓视野、学习技能的重要途径,培养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将受益终生. 中小学生是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