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在中国已经有多项研究阐明在三级医院中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 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特征,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呈不断上升趋势,2000-2011年期间阳性率从不到20%上升到60%以上。然而这些研究都是针对城市中的三级医院,没有针对中国基层和地方医院的社区相关的感染的相关研究。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中国县级医院门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ESBLs和AmpC酶的流行状况、分子特征和地区分布的特点。研究方法收集30家县级医院2010年8月到2011年8月一年期间门诊感染患者大肠埃希菌。所有药敏实验均根据CLSI推荐的琼脂稀释法进行。采用PCR的方法检测ESBLs和AmpC基因,并通过测序进行确认。所有ESBLs阳性的菌株都应用MLST的方法进行克隆分型。研究结果共收集了550株大肠埃希菌,对比阿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敏感,94.1%和93.6%的菌株对磷霉素和阿米卡星敏感,91%的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而只有47.6%和50.6%的菌株对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敏感,80.4%的菌株对头孢他啶敏感,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46%和48.4%。550株大肠埃希菌中经ESBL表型确认试验有249株(45.3%)为表型阳性。表型阳性的菌株中都对氨苄西林耐药,99.6%(248株)对头孢唑林耐药,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98.8%,98.8%和61.5%,分别有73.3%和68.9%的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91%,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仅有4.5%,对磷霉素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分别为88.6%和89.1%。256株(46.5%)菌株携带ESBLs基因,不同地区ESBLs基因阳性率从30.2%到57.0%。共检测到12种blaCTX-M基因的亚型,其中最常见的基因型为:baCTX-M-14(163/256,64.5%), blaCTX-M-55(47/256,18.4%)和blaCTX-M-15(31/256,12.1%),其中发现CTX-M-55型的耐药基因阳性率超过CTX-M-15在我国属首次。检出率较高的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分别是blaTEM-1(347株),blaOXA-1(35株)和blaSHV-11(5株),作为单一基因或与其他超广谱酶基因共存。一株携带blaCTX-M-55基因,但是表型试验显示阴性,基因检测发现该菌株同时β-内酰胺酶抑制剂耐药TEM基因,TEM-30。共有11株大肠埃希菌携带CMY-2类的AmpC酶,其中三株同时携带blaCTX-M.256株产ESBL的菌株中共检测到了64个ST型别,其中包括9个新的ST型。ST131为最流行的型别,占10.5%,其他常见的分别是ST69(14/256,5.5%),ST405(14/256,5.5%)和ST38(12/256,4.7%)。结论1.我国县级医院门诊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普遍存在多重耐药菌,尤其是对β-内酰胺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ESBLs阳性的菌株中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已经达到73.3%和68.9%。2.我国社区感染患者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较高的检出率,基层医院社区感染与三级医院细菌ESBL是酶型相似,总体都是以产CTX-M-14型为主,但是本研究中发现多家医院产酶型别以CTX-M-55型为主。3.首次发现在中国CTX-M-55型的广泛流行,并取代之前较流行的CTX-M-15型成为第二流行的型别。4.在中国县级医院门诊病人中最常见的大肠埃希菌是ST131,占10.9%,总体ST型别呈不规律分散分布,没有进化集中趋势。在西北地区出现了ST38的集中流行趋势,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其传播机制。5.首次在中国的肠杆菌科细菌中发现OXA-10也需要引起重视,明确何种机制导致本来在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的耐药基因目前播散到肠杆菌科细菌中。6.全国7个地区产ESBLs阳性率有明显差异,其中最高的是华北地区57%,最低的为华东地区仅有30.2%;虽然产酶型别总体上是以CTX-M-14型,一些医院以CTX-M-1组的CTX-M-55型和CTX-M-15型为主要流行型别,这说明在我国各地区产酶的情况复杂,未来更需要重视探索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医院对产ESBLs菌株感染患者经验治疗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