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金塘岛水域鱼类和虾类数量变化和生态特征的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2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舟山金塘岛水域渔业资源及其饵料生物浮游软体动物两个大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是利用2009年5月和9月金塘岛水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金塘岛水域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地形地貌和水文等因素对鱼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和9月鱼类重量和尾数密度分别为47.51kg/km2、3.44(103ind./km2)和92.50kg/km2、20.51(103ind./km2)。5月和9月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是本海域最重要的优势种。去除个别鱼类的影响,鱼类重量密度与尾数密度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呈调查水域密度东北部水域高于西北部水域的趋势。两季平均幼体比例高达85.79%,且大部分属于体型较小的鱼类。夏季比春季种类数略有增加。金塘岛水域鱼类数量的变化动力来自主要优势种对鱼类数量变化的回归贡献。   二是利用2009年5月和9月舟山金塘岛水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舟山金塘岛水域虾类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地形地貌和水文等因素对虾蟹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和9月虾类重量密度分别为6.07kg/km2和17.71kg/km12,尾数密度为7.76×103ind/km2和26.43×103ind/km2。虾类重量密度分布呈金塘岛水域东北部水域高于西北部水域趋势,尾数密度分布则与重量密度分布基本一致。依据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的结果,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是本海域虾类第一优势种,其次为经济品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两季虾类大部分为幼体,夏季比春季种类数略有增加。上述优势种对金塘岛水域虾类数量的变化有较明显的回归贡献。   三是根据2002~2003年长江口28°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软体动物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的环境适应类型。结果表明,总丰度分别为:春季64.61ind/m3,夏季191.84ind/m3,秋季59.11ind/m3,冬季1.4ind/m3。四季共出现24种,其中春季8种,夏季21种,秋季10种,冬季2种。马蹄螔螺(Limacina trochiformis)适温较低,是春季主要优势种;明螺(Atlanta peroni)作为暖水种,是夏季主要的优势种;秋季主要优势种为尖笔帽螺(Creseis acicula),适应于较高的水温;强卷螺(Agadina stimpsoniji)适温较低,是冬季的主要优势种。春季浮游软体动物大多聚集在苏北沿岸流和长江径流交汇处或偏沿岸流一侧,夏季在河口咸淡水水团内,秋季的高丰度则主要在台湾暖流和长江径流交汇偏暖水的一侧,冬季出现种类较少,低温则是最主要的因素。浮游软体动物作为一种偏大洋性的种类,在外海的数量和种类分布要远高于近海。   本研究对春夏两季金塘岛水域鱼和虾类种类群落结构特征、种类组成和经济种类资源分布进行了研究,同时也对海域主要经济鱼虾类和总体的现存资源量进行了评估。对于认识我国沿海海湾鱼虾类资源动态变化有一定的科学意义,还可以为海洋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
其他文献
以初始体重为(12.79±0.02)g左右的建鲤(Cypr inus carpio var Jian)为研究对象,研究包被酸性植酸酶(帝斯曼乐多仙包被植酸酶)替代不同比例磷酸二氢钙后对建鲤生长性能、磷代谢、表
学位
本文以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为研究对象,采用解剖学、组织切片、电镜观察和两种染色技术研究了半滑舌鳎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特征。在认识消化系统组织学结构基础上,运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蟹类,在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采用养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二龄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