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很多研究者都在不断开发科学探究能力的纸笔测验。与国外相比,我国对此还处在初期阶段,研究的视角比较宏观,研究多集中在对评价方式以及评分方案的探讨上,较少从微观的角度针对某一探究能力的题目作深入的思考。解释数据作为一种探究过程技能,在探究活动进行到最后的解释分析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解释数据包括组织数据以便操作数据,然后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对收集到的数据作出解释,以便作进一步的推理、预测或假设,重要的是数据所给予的启示。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科学探究的各种能力的评定还没有一个可以操作的标准。在国内,我们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的研究,较少针对某一过程技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本研究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纸笔测验(paper and pencil test)和临床访谈法对当前初中生解释数据能力做以下研究:(1)在纸笔测试中,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的解释数据能力情况如何?(2)初中各年级学生在背景知识不同的情况下,知识如何影响解释数据能力?(3)除受知识因素影响外,初中生解释数据能力还受什么因素影响?研究以一道改编自TIMSS1995年科学选择题,测查初中三个年级共189位被试,选取其中36名学生进行访谈,并将这道选择题其转变为开放题测试三个年级的学生,访谈其中的15名学生,获得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从选择题来看,全部被试答对58.2%,其中初一42.4%,初二69.4%,初三63.9%,学生回答的正确率并不是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而是与知识联系更紧密。(2)从转换成开放题以及对学生的跟踪访谈中发现,学生在没有学习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就会仅仅是描述数据,当试图解释时,只能根据数据所呈现的走向去解释。在学习了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当学生读懂数据,正确分析数据的走向后,就能更好地运用理论去作出解释,并且在解释的过程中,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更能肯定所采用的理论。同时较好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帮助其搜索相关的理论来解释数据。(3)部分具有背景知识的被试,会把关注的重心放在知识点上而忽视数据,数据的呈现也只是促使该类被试“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理论,当明白该运用哪个理论时,被试就会下定论,并且不会参考数据。(4)随着知识的丰富,被试更倾向于用新学习的知识去解释数据。(5)除了受知识因素的影响外,学生解释数据能力还受到推理能力、科学态度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