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出台实施之后,流浪乞讨人员管理经历了从收容遣送制度到社会救助制度的转变,完成了从强制到自愿、从强制到管理的发展过程。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救助管理体系也存在不容回避的困境和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补救和完善。广州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驱者与排头兵。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广州的城化市进程不断加快。作为国内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特大城市之一,庞大的人口特别是外来人员给广州带来了巨大的劳动力优势。但与此同时,与人口红利并存的还有人口带来的压力,流浪乞讨人员的大量存在成为了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本文通过总结归纳目前国内外关于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研究成果,对现有的研究理论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基于合作治理理论,构建特大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广州市流浪乞讨人员和民政从业人员进行访谈、对广州市救助管理机构等进行调研,分析广州市流浪乞讨现象、指出流浪乞讨人员在现阶段所呈现出新的群体特征并找到现象成因。同时,对广州市流浪乞讨的社会救助和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探寻现今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本文立足广州,提出加强特大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对策建议,深入探讨在合作治理理论框架下构建政府、社会力量及公众等共同参与的“网络式”救助管理模式之实践路径,以更好地促进特大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