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汉邮驿制度虽承袭自春秋战国,却表现出与先秦迥异之特征。春秋战国,五霸七雄争战不断,情报、书信往来频繁,对通讯之时效性与保密性要求极高,由此各国皆重视邮驿建设。此阶段邮驿制度发展迅速,却因分裂割据,彼此规制不同、名称繁多。秦朝一统天下,制度整齐划一,邮驿制度亦然。秦异常强大之政治统摄力与执行力,促使形态完备之邮驿制度通行全国。由此,中央政令得以传达至最偏远之烽塞边郡,基层情况亦可及时上闻。秦汉邮驿形制基本定型,奠定中国千年邮驿制度之基础,以后历代皆沿用并损益之。首先,秦汉邮驿机构设置及其关系问题。秦汉邮驿机构以邮、传、驿、置、亭五种为主,按其规模与功能可分为三类,邮为一,传、驿、置为一,亭为一;按其行书路线可分为二,邮、亭为一,传、驿、置为一。传、驿与置,一般设于县,三十里一设,主要用车马传递,规模较邮、亭为大。亭一般设于乡,仅有部分亭负责邮驿之事。两汉前后四百余年,邮驿机构设置及其功能并非一成不变。“汉改邮为置”,置为置传驿之所,置与邮之关系、置于秦汉邮驿系统之地位及其发展脉络仍需进一步探讨。其次,秦汉邮驿传送方式及其相关问题。据本文研究,“以邮行”、“以亭行”、“以邮亭行”、“以次行”、“以次传”、“以次传行”、“以县次传”、“以道次传”、“燧次行”、“亭次行”等多种传送方式,终可归结为两种形式:“以邮行”与“以次传”。“以邮行”与“以亭行”、“以邮亭行”方式相类,而“以次行”、“以次传”、“以县次传”、“以道次传”、“燧次行”、“亭次行”等方式一致。“以邮行”之传递方式为:依照一定次序进行,经过专门机构“邮”,由专职人员“邮人”传送。“以次传”之传递方式为:依照一定次序于县、道、燧、亭中按顺序依次传阅,中间所经各地均需认真查阅文书内容,查阅完后及时发往下一目的地。另外,按传递工具可将传送方式分为步递、车递、马递及船递四种。步递较慢,负责短距离传送。车递与马递适合远距离传送。船递多见于滨河滨溪处,常水路、陆路并用。再次,邮驿人员及邮驿管理措施诸问题。邮驿管理人员分中央、郡县、亭置诸层次加以讨论。邮驿程限具有地区性差异,且与所用交通工具相关,但对邮人之考核皆异常严苛,“不中程”、“失期”等皆需受罚。邮人地位低下,常需夜以继日递送文书,邮人职责主要为保证邮书递送之时效性、完整性与安全性。封检题署、邮书剌、“寄去”“以来”记录皆为邮书核验之关键性措施。秦汉邮驿诸机构相互协作,传递方式多样,各级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对邮书递送过程之不同环节施以监督检查,以程限对邮人加以考核,促使秦汉邮驿高效平稳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