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异氟醚抑制冠状循环的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 目的:在缺血再灌注期间,异氟醚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机制与ATP钾通道激活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异氟醚对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抑制作用是否参与其心脏保护机制。 方法:中性粒细胞和冠状动脉段取自35条健康犬。采用离心法分离提纯中性粒细胞,选用血小板激活因子(1.0μM)激活中性粒细胞,使用分光光度计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抑制的还原细胞色素C的量检测超氧阴离子的浓度。荧光标记法测定中性粒细胞粘附:首先标记中性粒细胞,然后使用血小板激活因子刺激中性粒细胞粘附至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的功能通过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扩张药乙酰胆碱和非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扩张药硝普钠对预收缩冠状动脉环的松驰反应加以判定,通过浓度反应曲线、半数有效量和最大松驰反应评估异氟醚的作用。本实验系统观察了1.0和2.0呼气末最低有效浓度(MAC)的异氟醚单独和复合ATP钾通道阻止药格列苯脲对上述三种不同实验的影响。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激活因子引起9倍的超氧阴离子释放增加,异氟醚抑制其产生并呈浓度依赖性,格列苯脲对异氟醚所致的超氧阴离子释放抑制没有影响。血小板激活因子明显增加粘附至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表面的中性粒细胞数量,1.0和2.0 MAC异氟醚完全消除此效应,使中性粒细胞粘附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格列苯脲也不改变异氟醚对中性粒细胞粘附的作用。乙酰胆碱可致浓度依赖性预收缩的冠状血管环松驰,预处理但未被激活的中性粒细胞本身对这一效应无任何影响,但血小板激活因子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使乙酰胆碱的浓度反应曲线右移并降低其最大反应,增加半数有效浓度。异氟醚逆转活化的中性粒细胞诱致的乙酞胆碱的浓度反应曲线右移,使半数有效浓度和最大反应恢复至对照组水平,1 .0和2.0 MAC异氟醚的效应相同。格列苯脉并不改变异氟醚对中性粒细胞所致的乙酞胆碱的浓度反应的作用。各组对硝普钠的浓度反应曲线无任何影响。异氟醚本身对乙酞胆碱和硝普钠的浓度反应曲线亦无影响。ATP钾通道开放剂毗那地尔降低超氧阴离子释放和中性粒细胞粘附的数量,并且阻止中性粒细胞所致的乙酞胆碱的浓度反应曲线右移,对硝普钠的浓度反应曲线无影响。格列苯脉完全逆转毗那地尔的这些作用,而格列苯脉本身对超氧阴离子释放、中性粒细胞粘附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无任何影响。 结论:异氟醚对中性粒细胞激活和中性粒细胞一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具有抑制作用,并改善中性粒细胞诱致的冠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这些作用可能参与了异氟醚在体内的心脏保护作用,但异氟醚的这些有益作用并非由ATP钾通道介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