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书法审美贯穿于书法创作、艺术品评、理论研究等美学实践,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蕴,其境界追求、艺术品格、理论呈现等方面与中国哲学思想及其精神内蕴息息相关。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上,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的进步与成熟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中国哲学的精神滋养和价值引导,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书家在创作书法作品和构建各自书学理论体系时,都植根于儒释道等本土思想的文化土壤,倡导审美主体透过笔墨线条等外在形态获得自我与万物通而为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审美贯穿于书法创作、艺术品评、理论研究等美学实践,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蕴,其境界追求、艺术品格、理论呈现等方面与中国哲学思想及其精神内蕴息息相关。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上,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的进步与成熟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中国哲学的精神滋养和价值引导,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书家在创作书法作品和构建各自书学理论体系时,都植根于儒释道等本土思想的文化土壤,倡导审美主体透过笔墨线条等外在形态获得自我与万物通而为一的体验,通过返归内心的路径实现精神的超越,从而展现出书法独特的艺术形态。中国古代哲学中“尚道”的精神气质、天人合一的世界观、阴阳相生的思维方式、中和的审美倾向等都成为千百年来中国艺术的“大经大法”,此“大经大法”也是今天书法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这就决定了我们应当根植于中国哲学思想,以一种宏大的、深刻的文化视野,观照书法的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在原始语境中阐释书法审美的内在价值,这对于诠释古代书论精义、建构书法美学理论形态、丰富当代中国美学体系均具有重要意义,亦可为当代的书法创作、艺术品评等美学实践提供理论参照。本文主要从书法审美本质、审美形式、审美实践三个维度展开研究。第一章,着眼于书法审美本质的探讨。书法的审美本质,就是书法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审美特征,从这个角度看,书法审美本质来源于人们对书法艺术本质的认识和洞察。本文认为,书法艺术的本质就体现在中国人通过书法表达出对天人关系、物我关系的认知,书法以艺术的方式加以诠释,既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同时又有具体的可观可感的形象。这一章分别从天人之际、身心修养、社会教化三个维度进行阐发。从中发现书法艺术“志道”的根本精神,以及注重心性修养和社会教化功能发挥的文化特质。书法审美本质,要求人们应当以更加宏大的眼光来欣赏书法艺术,不能孤立地去欣赏具体的艺术形象、艺术现象。要求艺术家们在崇尚读书、修养性情、下学而上达的维度中开展对艺术的探索。可见,书法的艺术本质在于其文化性。这一部分也可看作是对书法本体论的研究,为后面更为具体的微观层面的探讨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从书法的审美形式出发,探讨继承与创新、形式与内容、人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第一节的研究可以发现,任何艺术形式都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演变,同时显示出一定的继承性和创新性。解决古今关系的核心在于运用“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的方式实现对古代经典、古法规矩的内化。这个结论对于我们解读历史艺术样态、指导当代艺术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第二节,结合中国哲学史上的形神之辩,探讨书法艺术中形质与神采的关系问题。中国文化、书法艺术的圆融之处在于,普遍认为神与形之间存在着彼此可以交融通会的契机。形与神的圆融状态,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体现于“文质彬彬”形神兼备的审美理想,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倡导书者弥合“象”与“意”的藩篱,超越“形”与“神”的界限,进入“心手两忘”“忘怀楷则”的超凡入圣之境。最后一节,从人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探讨人工秩序在艺术中的适度控制问题。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艺术家出于对“美”的追求,无可避免地会在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上不断地精益求精,随着历史的发展,技术层面会显得愈发精致工巧。但通过这一部分的探讨,可以发现书法艺术在崇尚天趣、善于品拙的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始终保持了对“工”和“巧”的适当警惕。可见,书法在古今关系、形神之辩、物我关系的处理上,并不赞同非此即彼、泾渭分明地偏取一端,也不倾向于简单化地概括为二者兼之,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应当是“于相而离相”,以不滞不执的态度实现对传统经典、形质古法、人工技巧的超越。第三章,关注到书法的审美实践,剖析书法创作中字形结构、章法布局、创作风格、创作心态中蕴含的哲学思想。通过前两节的阐释,发现书法创作中最常见的艺术规律,即阴阳互用的创作手法、阴阳共生的美学追求。第三节通过对创作风格的考察,发现普遍存在着“中和”的审美倾向,倡导创作者在情感的抒发、技术的运用上都要有所控制,使其“发而皆中节”,最终进入“泯没棱痕”的艺术境界。结合全文的研究,第四节进一步得出结论,认为“道”是书法创作的关键,在道的境界中,无所谓好与坏,泯除了一切是非,进入无可无不可的艺术心境。
其他文献
地下储气库作为天然气储气调峰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盐穴储气库作为主流地下储气库的一种,适用于沿海等富盐矿少油气藏的地区,是我国将大力发展的储气库类型之一。然而,目前常规的盐穴储气库由于调压方式的限制,采气过程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压力能浪费。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两套具有不同特征的盐穴储气库压力能利用系统,以期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和需求,实现压力能的有效利用。本文首先构建了盐穴储气库压力能用于净化
目的:分析2009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深圳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和病原学类型,了解手足口病在人群、季节中的流行规律及趋势变化特点,为深圳市疫情分析以及针对性防控手足口病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数据选自深圳市手足口病日常监测报告数据及《深圳市统计年鉴》。对2009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深圳市手足口病的发病和病原学数据进行描述分析,掌握其在年龄、性别、职业、季节分布特征以及优势病原体
文章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核心命题,在镇域治理层面探讨基层党组织全面领导与党建创新引领下,城市社会治理的新样态新格局。针对既有研究提出的政党改造社会、政党适应社会、政党组织社会和政党引领社会理论框架,及总体性支配、选择性治理、整合型治理与引领型治理等理论观点,在研究范式、理论视域与分析进路等方面的不足;文章运用调查法、文献法与比较分析法等,在过程—机制研究理路与政党—政府—社会三元关系范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数据量的不断增大,对前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传统的前端开发方式技术门槛要求较高,且页面的样式、功能相似,多为重复性工作,严重影响了前端工作人员的开发效率与工作热情。因此为解决上述难题,公司内部决定采用组件化技术以及现如今流行的前端技术框架对ERP系统进行组件化开发,从而提高前端页面的开发效率。基于组件的可视化编辑系统将为前端开发者提供封装后的各类UI组件、可视化的操作以及平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宗海运散货进出口量逐年快速增长,而现有的船舶计重方法逐渐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计重要求。现有的船舶计重都是通过读取待测船舶六面的吃水刻线,然后结合船舶的准确图表来计算载运货物的重量,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缺陷,因此课题提出利用超声相控阵技术对附加载重前后的水下船体进行相控扫描,重构出水下船体三维模型并计算出体积,之后利用阿基米德定理得到货物的重量。具体研究内
超导重力仪是利用超导电性构建的精密相对重力测量仪器,具有仪器固有噪声低、稳定性好的特点,是目前性能最好的时变重力测量仪器,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球动力学研究、重大自然灾害与预警等领域。重力测量中的关键点之一是确保重力仪的敏感轴方向与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相一致。由于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超导重力仪安装基础平台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倾斜,从而影响重力观测的精度。因此,为减小由于基础平台倾斜引入的测量误差,必须采用
机器博弈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与重视,作为一种流行的扑克竞技游戏,德州扑克一直是机器博弈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Alpha Go的出现,完备信息的机器博弈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诸如德州扑克之类的非完备信息机器博弈因其状态空间的复杂性,目前仍未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因此,研究德州扑克这类非完备信息机器博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论文使用强化学习算法对德州扑克进行研究。首先对虚拟遗
本文通过对我国家庭语言暴力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家庭语言暴力的定义、特点、类型、产生的后果、发生原因以及解决的对策。经分析发现,家庭语言暴力研究的对象多是青少年,缺乏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家庭语言暴力的应对路径多从家长角度探寻,从学校、社会和子女角度探寻的较少。由此,未来研究可拓宽研究对象,并从心理学角度切入,应对路径可延至相关社会立法、社会工作与救助方面,从根本上缓解家庭语言暴力问题。
本文所论“《富春山居图》及黄公望的思想观念研究”,试图以思想史研究方法进行名作分析,还原此作画题及跋文中所蕴含的历史语义,追溯《富春山居图》由创作到经典地位形成的客观原因。文中基于作品画题及跋文中所涉关键词的考证,分析背后的时代观念变化,发现此画作的几大“经典”特征:1.“富春”(或者“富春山”)的山水画表现题材,隐藏着古代文人对严子陵渔隐及山居生活的向往,“富春”原本是赞扬严子陵高风气节的诗文符
论文以1920年代“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以福柯“话语”理论为方法论工具,通过对乡土话语的历史语境、作家主体精神、乡土话语叙事、乡土小说的接受与传播等文学诸要素的逐一考察,在社会历史空间中探讨乡土话语的“位置”,从文学的“外部”而不局限于文学“内部”来研究192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的话语体系及其运行机制问题。乡土作家复杂的现代性体验经由个体性话语实践,通过文学期刊等现代传播媒介的传播和读者的接受,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