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建设载入宪法序言,规定由国务院行使生态文明建设职权,表明了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海绵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2013年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的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渗透、自然存积、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合理地构建雨水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治理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城市住宅小区是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源头部分,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推进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海绵城市理念住宅小区(以下简称“海绵小区”)在建设过程中虽然以“水”为中心,但是不能“就水论水”。应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从住宅小区的综合效益出发,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统筹规划,提升住宅小区的综合效益。因此文章通过构建比较合理的海绵小区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以海绵城市理念为背景,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准则研究海绵小区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确保评价体系的可靠性与可信度,在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每一步的设计与筛选都必须是有科学依据的。首先,要明确海绵小区综合效益评价的目标、原则与思路,运用实践调研与文献研究法对相关概念、发展历程、海绵小区设计思路、与传统住宅小区对比理论与实践效益优势与特点进行研究、叙述与分析,为海绵小区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构建打下理论基础。然后运用实践经验与文献研究法筛选出40个基础指标,使用调查法与理论分析综合分析结合对指标进行精简,筛选出17个评价海绵小区综合效益指标。再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设置指标权重,制定评价标准,确定评价等级,最终完成评价模型构建。接下来,结合个案分研究法对评价模型进行验证,得出个案-胪雷新城海绵城市项目综合效益为85.21分,属于Ⅱ等级,海绵小区综合效益水平较高,经过与现场对比,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说明文章研究的评价模型比较合理,具有借鉴作用。最后,文章分别从住宅小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角度对提升住宅小区综合效益提出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