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马克·麦卡锡小说《路》的后现代特征研究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zhang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马克·麦卡锡是当今美国文坛最炙手可热的小说家之一,也被盛赞为海明威和福克纳的唯一继承人。他与唐·德里罗、托马斯·品钦、菲利普·罗斯一起被著名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誉为美国当代最主要的小说家。小说《路》的面世无疑给这位小说家增添了荣誉和关注度。科马克·麦卡锡凭借该部小说获得了2006年度布莱克小说纪念奖以及2007年度普利策小说奖。《路》被普遍视作科马克·麦卡锡作品第三时期,即后启示录时代写作的开端。这部小说一改往日麦卡锡小说中罪恶和暴力的主体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人性和道德。本篇论文从后现代主义特征角度对该小说展开研究并分为五章进行。第一章对麦卡锡的写作生涯以及《路》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第二章为关于《路》的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该部分主要分两方面:即国外研究及国内研究。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的文化背景,主题以及叙述模式方面。国内的研究目前还相对有限。第三章为本论文的理论基础。本章专注于综述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构建本文的理论框架。第四章为本文的核心部分。本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路》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元小说,戏仿,黑色幽默,不确定性以及本小说中的新形式。最后一章为全文总结。《路》是一个关于在一场不明原因的灾难中逃生旅行的故事。通过对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分析,本文作者得出结论,认为小说揭露了人性与道德,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这充分展示了科马克·麦卡锡对于当今社会以及人类未来的忧虑。该小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视野去审视他们所生活的世界,也迫使人们开始思考怎样的社会才是一个更为完备的社会。
其他文献
有句意大利名言说“翻译即背叛”。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翻译的尴尬境地。可以说翻译是一项具有巨大挑战性,并且充满遗憾的事业。由于语言本身的差异、文化、历史的不同等
小说《旧地重游》是英国现代作家伊夫林沃天主教小说的代表作,是沃的第一部表达严肃的宗教思想的小说。小说以两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叙事主人公查尔斯的回忆,描述了一个英
随着国际化趋势的发展,以及全球外语人才需求的增长,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受到更多关注。然而,我国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一直存在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够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