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分为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两部分。临床研究部分通过观察肠愈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直肠型)的结果,对该方进行疗效评价;实验研究部分通过观察肠愈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的大鼠粪便中肠道菌群(Intestinal flora,IF)的影响及对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D-lactic acid,D-LA)数值的改变,综合观察该方对大鼠肠道生物屏障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研究肠愈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符合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且中医证候为大肠湿热证的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栓纳肛每晚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肠愈灌肠方灌肠,每晚1次,两组同时连续用药2个月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镜下直肠粘膜Baron评分;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IL-6、IL-17、IL-23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后中医与西医疗效判定以及生活质量评价,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安全性。2.实验室研究: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室SD级雄性大鼠共54只,2月龄,体重范围在200±20g之间(全部购自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号:SCXK(皖)2017-001),封闭管理,适应性饲养1周。1周后以单纯随机抽样,随机分为正常组(即健康组)、UC生理盐水组、UC美沙拉嗪组、UC低剂量肠愈灌肠方组及UC高剂量肠愈灌肠方组共5组,其中正常组大鼠10只,其余每组大鼠均为11只,除正常组大鼠外,其余4组大鼠均建立UC模型。模型建立24小时后,每组随机抽取1只大鼠,麻醉处死后取大鼠结直肠组织,并取组织进行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对模型建立是否成功进行评价。模型建立成功72小时后,开始进行分组用药,其中UC盐水组大鼠给予每日0.9%氯化钠注射液2ml灌肠,每日1次,连续15天;UC美沙拉嗪组将美沙拉嗪栓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每只大鼠灌肠2ml,每日1次,连续15天;UC低剂量肠愈灌肠方组将肠愈灌肠方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每只大鼠灌肠2ml,每日1次,连续15天;UC高剂量肠愈灌肠方组将肠愈灌肠方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每只大鼠灌肠2ml,每日1次,连续15天(用药比例见实验室研究)。4组UC大鼠用药完毕后与正常组分别进行血清DAO、血清D-LA以及肠道菌群的检测并与正常大鼠组对比。结果1.临床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组间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治疗后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组间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治疗后镜下直肠粘膜Baron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17、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各数据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组间各组数据对比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5)对照组患者用药安全率为83.87%,低于观察组患者93.55%,数据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6)治疗后西医疗效判定: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10%低于观察组患者96.77%,数据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7)治疗后中医疗效判定: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87%低于观察组患者93.55%,数据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8)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组内各项数据对比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SF-36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组间各组数据对比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室研究结果(1)5组大鼠血清DAO值检测结果从低到高依次为正常组<UC高剂量肠愈灌肠方组<UC美沙拉嗪组<UC低剂量肠愈灌肠方组<UC生理盐水组,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2)5组大鼠血清D-LA值检测结果从低到高依次为正常组<UC高剂量肠愈灌肠方组<UC美沙拉嗪组<UC低剂量肠愈灌肠方组<UC生理盐水组,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3)5组大鼠粪便菌群检测结果为正常组优于UC高剂量肠愈灌肠方组优于UC美沙拉嗪组优于UC低剂量肠愈灌肠方组优于UC生理盐水组,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使用肠愈灌肠方药物不良反应少,其比美沙拉嗪可更有效的控制溃疡性结肠炎;2.肠愈灌肠方的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免疫调节,降低炎性因子,可有效保护肠道免疫屏障,进而达到促进粘膜修复的作用;3.本次研究进一步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人体免疫机制紊乱导致各种炎性因子显著升高有关;4.肠道微生物是肠道生物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对肠道屏障起到保护作用;5.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生物屏障被破坏有密切关系,肠愈灌肠方可最大限度的恢复肠道生物屏障,进而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疗效优于美沙拉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