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和国家,十分关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积极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及,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建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都已经打上了信息时代的烙印。信息化,已经开始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趋势。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的作用,在工业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了充分证明,也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农村信息化建设应运而生。农村信息化着眼于农村信息渠道的完善与信息功效的发挥,力求最大程度地展现信息之于农村经济建设、农民生活方面的作用。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农村市场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成果,被社会各界不断提及。另外,我国农业,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农场式的大规模经营,中国农业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规模比较小。然而农产品的消费者却是社会的全部公众。而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中间的环节繁多,销售渠道不畅。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民在中国社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但是相对于城市琳琅满目的商铺,农村的物质供应并不充足。农村电子商务,构建起一座联通农业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将小规模和大市场连接起来。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主题,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以及可能采取的对策。指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需要我们的政府、企业和农户个人不断的努力,本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多样化、分层次的原则不断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必将迎来适合我国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之路。首先,本文了通过文献调研,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整理出了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热点(第一章),接下来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按照参与者是否直接与电子商务的角度分析我国特有的农业电子商务模式,以电子商务的成熟度概括了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层次,并对常见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分析,来展现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第三章)。然后从现状分析造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受到制约的主要因素,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问卷调查、网站调查等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四章)。最后,以这些制约因素为基础,对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可以采取的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将这些意见按照总体策略、政府机构、企业、农民四个层面来归类整理(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