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依托,在调查城市边缘区土地资源及管理状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理论研究、经验研究和个案研究三种研究方法,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引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总结和评述了城市边缘区土地用途转换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的层层递进的深入研究,构建了城市边缘区土地用途转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以济南市为例分析土地用途转换的过程、特征和驱动机制,之后进行数据挖掘,用元胞自动机(CA)预测将来的土地用途转换。全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前言部分,阐述了论文写作的意义和目的,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实践进展进行简要归纳,并提出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论文写作框架。
第二部分,从城市边缘区土地用途转换的相关概念、边界界定出发,对城市边缘区土地用途转换的理论依据、模型和技术方法、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施依据,构建出城市边缘区土地用途转换研究的通用模型。
第三部分,分别从前期准备工作、济南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基本状况和土地用途的时空转换分析三方面入手,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的逐层深入,得出济南城市边缘区土地用途转换主要有四种类型,具有建设用地向外扩散现象明显、用途转换的反复性以及三级小类间土地用途转换显著等特征。
第四部分进行动因机制分析。首先对济南城市边缘区土地用途转换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之后借助GIS软件、Excel与SPSS定量化分析三大类土地用途转换的驱动因子,并就其驱动机理分别进行阐述。
第五部分基于最新的数据挖掘方法——元胞自动机(CA),提取新的状态转换规则,对济南城市边缘区土地用途转换趋势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