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都认识到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的转化。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上可以看出,产学研合作是实现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途径。 2006年,我国国务院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明确了产学研合作的战略地位。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实际效率如何,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和难题,如何改进和调整才能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优势。 本文从会计信息质量、绩效管理及理事会治理等角度,深入分析了深圳某产学研基地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效率。 本文研究认为:针对合作实体的非企业化的特点,产学研合作应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尤其是建立有效的理事会治理结构;在治理中,应注重会计信息质量,强化财务的监督及决策职能,为科研管理提供决策基础;鉴于科研活动的外部不易监督的特点,产学研合作应充分认清人才的重要性,以分阶段的明晰的长效指标为评价基础,建立股权式的长效激励机制,共享剩余索取权。同时,本文特别指出,产学研合作中,合作主体应充分认识到国家创新的战略意义,以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为使命,要具有历史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