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后处理中的视频增强算法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huix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字电视时代的到来和高清晰度平板显示器件的出现,人们对画面显示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视频信号进入显示设备之前,经过了很多步骤的处理,信息损失导致了视频信号质量的下降。另外平板显示器自身的特性会影响显示效果。根据视频质量下降的表现,可以将影响质量问题分为动态和静态两大类。动态问题是指物体快速运动时才会出现的问题,例如运动模糊和运动颤抖;静态问题是指在视频序列中始终存在、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的问题,例如各类噪声、边缘模糊、对比度差等。后处理模块作为视频解码器和显示设备衔接模块,其功能之一就是直接应对这些问题,增强视频信号,提升显示效果。后处理的效果主要靠主观评测,很难形成标准,厂商大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市场定位开发产品。本文主要研究后处理中的帧率提升技术(FRC)、自适应对比度增强技术(ACE)和去块效应滤波技术(BNR)。这些技术是视频后处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视频增强范畴,对提升视频质量起到很大作用。论文第三章提出基于特征匹配和主导物体跟踪的帧率提升算法以解决运动模糊和运动颤抖问题,在双边运动估计(BIME)的框架下增添了匹配结果分析和主导物体跟踪模块,有针对性地处理图像中人眼比较敏感的主导物体。针对视频对比度问题,论文第四章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对比度增强算法,它是对双边直方图均衡(BBHE)的改进,在对直方图预处理之后再进行双边均衡,并对颜色分量实行增强,处理后的图像自然、增强效果明显。论文第五章提出的基于盲检测的去块效应滤波结合斜率均方差(MSDS)和H.264中环路滤波器的思想,对视频压缩引起的块噪声进行分析和处理,有效抑制了块效应。
其他文献
人脸识别作为模式识别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实际环境中存在多种不稳定因素,例如光照变化、姿态变化、表情变化等,使得人脸识别技术面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作为一种有效对抗多径衰落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然而,OFDM系统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峰值功率比(PAPR)。为对抗传统OFDM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是宽带无线接入领域和下一代B3G/4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数据传输速率高、抗多径衰落能力强的优点,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
作为重要的人体生理指标,脑组织的血氧参数可以用于人体大脑功能的测试和相关功能的评估。目前指端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近红外光谱(NIRS)等技术都
可见光通信(VLC)是一种基于白光LED的新型无线光通信技术,具有成本低、频谱资源丰富、无电磁干扰、安全性高和节约能源等优点,可以实现在照明的同时进行数据通信,在未来通信
以交互式多媒体业务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增加,对于光网络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地,光网络中的多播连接是由一个源节点同时向多个目的节点传递信息,
多跳中继技术是未来4G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在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升系统容量、改善小区覆盖范围和应急通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中继站在改善
认知用户利用认知无线电技术通过频谱感知,伺机接入暂时未被主用户使用的空闲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极大的解决了目前频谱需求剧增,而频谱资源稀缺的矛盾,因此认知无线电技术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