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应用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半定量分析DTC患者131I治疗前的唾液腺功能。2.应用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半定量分析DTC患者在不同累积剂量131I治疗后唾液腺功能变化及其与剂量的关系。材料和方法:第一节:分别对41例健康志愿者及138例首次行131I治疗前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 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行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检查,在双侧腮腺及颌下腺区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获得其时间放射性曲线及半定量功能参数,主要功能参数为:摄取指数(uptake index,UI)、酸刺激后腺体排泌分数(excretion fraction,EF),统计健康志愿者半定量功能参数正常参考值范围,以更客观的评价DTC患者放射性碘(131I)治疗前唾液腺功能,并对138例131I治疗前的DTC患者与41例健康志愿者行Mann-Whitney U检验。第二节:为了更好的评估不同131I治疗累积剂量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对109例131I治疗后DTC患者进行分组,依据其治疗累积剂量分为三组:Ⅰ组:131I治疗累积剂量为50-149mCi的患者;Ⅱ组:131I治疗累积剂量为150-299mCi的患者;Ⅲ组:131I治疗累积剂量为≥300mCi的患者。对这些DTC患者在治疗前1-2天及治疗后3-6个月行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在双侧腮腺及颌下腺区勾画ROI,获得其时间放射性曲线及功能参数(UI、EF)。利用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半定量分析DTC患者在不同累积剂量治疗后3-6个月唾液腺功能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治疗累积剂量的相关关系。结果:1、DTC患者131I治疗前唾液腺动态显像功能分析1.1健康志愿者唾液腺动态显像功能参数结果。41例健康志愿者的性别、双侧腮腺及颌下腺UI及E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正态分布检验其符合正态分布,得到左、右腮腺摄取指数分别为0.25±0.08、0.25±0.09,酸刺激后腺体最大排泌分数分别为75.33%±8.50%、75.75%±7.60%;左、右颌下腺摄取指数分别为0.28±0.12、0.27±0.11,酸刺激后腺体最大排泌分数分别为59.85%±9.04%、61.20%±8.91%。1.2 DTC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唾液腺动态显像功能参数比较分析。138例DTC患者中,有12例患者在唾液腺动态显像中表现为唾液腺功能受损。138例131I治疗前的DTC患者与41例健康志愿者左、右腮腺及颌下腺的UI、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DTC患者131Ⅰ治疗后3-6个月唾液腺动态显像功能参数比较分析:2.1与131Ⅰ治疗前相比,I组DTC患者在131Ⅰ治疗后3-6个月双侧腮腺及颌下腺UI、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Ⅱ组DTC患者在131I治疗后3-6个月双侧腮腺EF明显减低(P<0.05),余双侧腮腺UI及双侧颌下腺UI、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Ⅲ组DTC患者在131Ⅰ治疗后3-6个月双侧腮腺及颌下腺UI、EF均明显减低(P<0.05)。2.2 Ⅰ-Ⅲ组多组间比较:双侧腮腺U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双侧腮腺EF及双侧颌下腺的UI、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治疗组组间两两比较:将多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者,再进行多个独立样本两两组间比较显示:(1)UI比较:双侧腮腺各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侧颌下腺仅治疗Ⅲ与Ⅰ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EF比较:右侧腮腺治疗Ⅲ组及Ⅱ组均与治疗I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腮腺及双侧颌下腺治疗Ⅰ与Ⅱ组均与治疗Ⅲ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DTC术后首次131Ⅰ治疗前部分患者即可能存在唾液腺功能损伤,因而首次131I治疗前应详细询问患者唾液腺有关病史,常规行核素唾液腺动态显像,建立唾液腺摄取和排泄功能的个性化基线值,对部分唾液腺功能已受损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更积极的保护干预措施,也利于更准确地评价131Ⅰ治疗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2.DTC患者在131Ⅰ治疗后随着治疗累积剂量的增加,患者唾液腺功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且损伤程度随着累积剂量增加而加重。因此,在131Ⅰ治疗后应定期行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及时发现唾液腺功能损害,以早期进行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