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妇科名家治疗癥瘕的用药规律及临床上癥瘕的证侯分布特点,分析病、证、方、药之间的联系。以期传承名家的经验,为临床治疗癥瘕提供辨证及用药新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生物医学数据库,整理《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中50位妇科名家治疗癥瘕的相关文献,包括妇科名家验案及其经验总结。并手工检索上述妇科名家的专著,提取治疗癥瘕的相关文献。建立Excel表格数据库,将收集到的所有数据按癥瘕类型、中医诊断、西医诊断、中医证型、高频药物功效、性味归经分类,对所有的证型、方剂、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应用关联规则挖掘病、证、方、药两两之间的潜在联系,总结妇科名家治疗癥瘕的用药规律。结果:1.50位《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中的妇科医家中,共收集到符合要求的专著文献共168篇,最后收集的处方总数为455个。2.纳入的213个医案中,对发病年龄及病程进行统计发现,发病年龄以育龄期女性为主,主要集中在25-45岁,病程多在1-10年。3.癥瘕的证型可归纳为4种,出现次数从多到少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痰湿瘀结证。4.治疗癥瘕常用的经方有:桂枝茯苓丸、失笑散、温经汤、四逆散、少腹逐瘀汤、四物汤、消瘰丸、逍遥散、抵挡汤、宫外孕II号方等。个人经验方有:消癥丸、化瘤方、柴枳败酱汤、消坚汤、子宫肌瘤方、内异1方、内异2方、内异3方、血竭化瘀汤、白莲散结汤、补阳消癥汤、补肾化瘀方等。5.治疗癥瘕中药共用298种,药物总频次5448次,其中活血化瘀药使用频率最高。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依次是:赤芍、莪术、当归、丹参、茯苓、牡丹皮、白芍、香附、蒲黄、桃仁、皂角刺等。治疗癥瘕常用的二联药物有:三棱-莪术,川芎-当归,赤芍-石见穿,乳香-没药,蒲黄-五灵脂,白花蛇舌草-夏枯草,三七-血竭,海藻-刘寄奴,土鳖虫-水蛭等。常用的三联药物有:桂枝-茯苓-桃仁,桃仁-桂枝-牡丹皮,桂枝-茯苓-牡丹皮,茯苓-桃仁-牡丹皮,三棱-莪术-赤芍,川芎-香附-当归,桂枝-赤芍-茯苓,桂枝-赤芍-桃仁,赤芍-桃仁-牡丹皮等。6.治疗癥瘕常用的中药药性以温为主,寒、平为辅,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则主要为肝、肾、肺、脾经。7.气滞血瘀证常用的中药有:莪术、当归、白芍、赤芍、香附、延胡索、乳香、川芎、柴胡、三棱、没药、桃仁等;肾虚血瘀证常用的中药有:当归、茯苓、赤芍、白芍、莪术、桂枝、五灵脂、熟地、牛膝、续断、淫羊藿、菟丝子、山药等;湿热瘀阻证常用的中药有:赤芍、牡丹皮、当归、丹参、三棱、甘草、夏枯草、大黄、大血藤、石见穿、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等;痰湿瘀结证常用的中药有:茯苓、赤芍、皂角刺、苍术、青皮、陈皮、桂枝、川芎、白术、黄芪、党参、海藻、昆布、鸡内金等。8.子宫肌瘤的辨证以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及痰湿瘀结证为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以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为主;子宫腺肌病的辨证以气滞血瘀证、湿热瘀阻证、肾虚血瘀证为主;盆腔炎性包块的辨证以湿热瘀阻证为主;陈旧性宫外孕的辨证以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为主。结论:1.癥瘕的患病人群主要为育龄期妇女,病程多在1-10年,以瘀血与痰、湿、热内阻于胞宫胞脉为其主要病机,病程日久者常伴有脏腑功能不足,呈现虚实夹杂的病理状态。2.中医妇科名家治疗癥瘕以“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为指导原则,用药以温通为主,消癥散结是其特色;主要相关脏腑为肝、肾、肺、脾,对症用药亦是在调节肝、肾、肺、脾四脏的功能;治疗癥瘕不同阶段用药亦有所区别:临证新病多实,宜攻宜破,久病不愈,或术后,以补益气血为主,恢复机体的正气;若正气已复,肿块未除,复以攻破为主;术后若有瘀滞,可于补益气血之时,辅以行气活血之品,并注重调其饮食,增进食欲,改善脾胃功能。3.“桂枝茯苓丸”为妇科名家治疗癥瘕最常用经方,临床上可用于各种证型的癥瘕,各医家治疗癥瘕的经验方大多是由此方基础上化裁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