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育儿胜任感现状,并分析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与育儿胜任感及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调查结果,探讨基于格林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育儿胜任感的影响,为医院产科及社区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在创新产褥期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方面提供参考。方法1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健康问题调查)、产褥期妇女自我护理能力自评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C-PSOC),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对衡阳市某三家三级甲等医院254名产褥期初产妇进行调查,以了解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和育儿胜任感现状。2抽取在湖南衡阳某三甲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符合研究要求的80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病区分为对照组(40名)和干预组(4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包括一般护理、特殊护理及出院后常规电话随访。干预组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格林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干预前、产后3周及产后6周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应用SPSS18.0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构成比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51.75±16.38)分,处于中等水平,三个维度得分转化为标准分后以自我护理技能得分最低,为(68.24±10.34)分。生活质量总分为(55.86±8.58)分,育儿胜任感得分为(69.79±9.19)分。2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住址、婚姻状况、家庭月总收入、喂养方式、是否参加过孕妇学校和产后有无医院/社区电话随访/家访指导的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否参加过孕妇学校、家庭月总收入及家庭住址是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r=0.463,P<0.01),育儿胜任感与自我护理能力也呈正相关(r=0.402,P<0.01)。3干预前,两组初产妇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自我护理能力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及育儿胜任感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干预后,在产后3周和产后6周干预组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育儿胜任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育儿胜任感得分在不同时间、不同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时间与分组存在交互作用(P<0.05)。5干预后,在产后6周,干预组初产妇产褥期产后便秘、乳头皲裂、乳房肿胀、睡眠不足及育儿知识缺乏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发生脐周感染、红臀、湿疹、便秘及腹泻的情况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发生脐周感染、红臀及湿疹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初产妇产褥期的自我护理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否参加过孕妇学校、家庭月总收入和家庭住址是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育儿胜任感与自我护理能力均呈正相关。2基于格林模式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初产妇产褥期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产褥期母婴健康问题的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增强育儿胜任感,促进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