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东北地区逐步开禁以后,特别是在营口开埠以后,商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商人阶层不仅人数增加,其社会影响力较以往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本文以晚清东北地区的商人为研究对象,从晚清东北地区商人阶层崛起的原因入手,对其社会角色、价值观以及性格和经营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概括出这一时期东北商人的总体特征。首先,分析晚清东北地区的商业发展状况。解禁前,东北不利的流通环境是商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商人阶层人少势弱且以外地商人为主。随着封禁政策的解除,移民的涌入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大量剩余农产品为商业发展准备了物质基础。交通网的扩展和城镇的兴起则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而政府的奖商政策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在这几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东北商业迅速发展,表现在:商业企业不断增加;商品充足;对外贸易繁荣。其次,分析晚清东北商人的社会角色。从社会构成方面看,外地客商、外来移民、本地汉民和少数民族商人是这一社会群体的组成者。将这一阶层剖开来看,以商人经营活动的方式、定居的地域、与政治权利的关系以及经营内容为标准进行类型区分。在同一类型中,根据社会的标准与经济标准的综合区别出不同层次。在社会关系方面,则通过商人与官府、与当地民众、与边疆少数民族、与外国商人和外国势力的关系五条脉络进行分析。最后,分析晚清东北商人的价值观、性格特点和经营特点。价值观念中,对于“义”的推崇是其核心,其根源于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东北商人的性格特点则是中原文化与关东民风相结合的产物。经营商业时虽然表现出诚信无欺,踏实本分,但是在经营内容上陈旧;经营方式落后;在经营手段上没有创新,呆板而无灵活性;在利润流向上,土地投资及“义举”分流了商人们的大部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