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管治疗是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牙髓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根管治疗共分为3个步骤: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在根管预备的过程中问会形成玷污层,玷污层难以清除干净,而且对根管治疗的疗效有明显的影响。根管封药进行根管消毒的同时,也是对玷污层进行消毒,从而弥补玷污层对根管充填的影响。因此,根管消毒也是根管治疗(root canal therapy,RCT)中一个重要的步骤,传统的根管封药有甲醛(formacre sol,FC),樟脑酚(camphor phenol,CP)。但是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甲醛类药物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和半抗原性,可分布于治疗牙的牙髓、牙本质、牙周膜以及周围牙槽骨。甲醛可与细胞蛋白质发生反应,是主要的细胞毒性成分。甲醛甲酚作用后迅速被吸收,并能进入血液循环。动物研究发现,摄入的甲醛甲酚可分布于全身,一部分通过肾、肺代谢和排泄,其它部分可结合至肾、肝、肺等组织上,引起组织损伤,也存在着造成根尖周组织损伤的可能,甚至有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寻找新的、有效而副作用小的根管消毒药物成为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的关注要点,根管消毒药物的研究成为热点。而氢氧化钙(calcium hydroxide,CH)作为根管消毒剂,其疗效已受到实验室的初步肯定。目的在临床上使用不同的药物与氢氧化钙配伍用于根管消毒,比较其疗效,探讨不同氢氧化钙剂型消毒能力。方法在临床上随机选取选择急、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急、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共290例:男155例,女135例;患牙290个。年龄19岁~61岁,平均39岁。牙位分布:上颌前牙54颗,下颌前牙42颗,上颌前磨牙55颗,下颌前磨牙44颗,上颌磨牙47颗,下颌磨牙48颗。疾病类型(临床症状、牙髓活力测试和X线片诊断):急慢性牙髓炎103颗,牙髓坏死89颗,急慢性根尖周炎98例。纳入标准:每位患者仅涉及1颗牙,诊断明确,过去未进行根管治疗,根管预备时根管锉可达根尖部位(无髓腔钙化、髓石等情况),无全身系统性重大疾病,无全身严重感染,1周内未使用抗生素。患者来诊后,随机分为甲醛组(formacresol,FC),樟脑酚组(camphor phenol,CP),CH组,CH+碘仿组,CH+甲硝唑组,CH+地塞米松组等6组;由同一名医师操作。第一次:活髓牙在无痛条件下用裂钻开髓,将髓室顶完全揭开后,用拔髓针拔髓及清理根管,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反复冲洗。死髓牙直接开髓,拔髓及清理根管。为提高各组间的可比性,不论牙齿治疗前有无急性症状,均行髓腔开放引流:即髓室内置丁香油棉球开放一周,必要时调磨牙尖消除创伤合。第二次:根管预备,用根管锉由小及大边扩根管边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反复冲洗,隔湿吹干,FC、CP组分别以FC、CP棉捻封药,CH组、CH+碘仿组、CH+甲硝唑、CH+地塞米松组封药为CH粉术及相关药物以无菌蒸馏水调和而成糊剂封药。如无根管治疗期间痛(edodontic interappointment pain,IAE)发生,则一周后复诊;有疼痛、肿胀等不适的患者应及时复诊;症状较轻者则辅助药物保守处理;无效时进行髓腔换药(操作为封药与第二次治疗基本相同);症状较重者则行髓腔再次开放(减轻或消失后再重复第二次治疗直至封药后无IAE发生)。第三次:封药后无IAE发生者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反复冲洗根管,用棉捻吸干根管后,用根管糊剂加牙胶尖,侧向加压充填根管。结果CH组、CH+甲硝唑、CH+碘仿、CH+地塞米松组无论是在IAE发生率、封药后疼痛程度还是疗效方面皆明显优于FC、CP组(P<0.05),说明有显著性差异。CH组、CH+甲硝唑、CH+碘仿、CH+地塞米松组几组之间在IAE发生率、封药后疼痛程度等方面相差不大。其中CH+碘仿组在治疗根尖周炎时,疗效优于其他几组(P<0.05),说明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管消毒中应用不同药物消毒效果不同,氢氧化钙各种剂型在根管消毒中效果皆优于甲醛甲酚和樟脑酚,发生IAE的病例皆少于甲醛甲酚和樟脑酚;不同的氢氧化钙剂型对不同的根管病变的消毒效果及疗效近似;氢氧化钙+碘仿组在治疗根尖周炎中疗效好于其他氢氧化钙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