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通过对孔子美育思想的系统发掘和辨证分析,将其“活性因子”移植到现代美育理论的建构中来,以期为现代社会中人的发展提供借鉴。 全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论。简要介绍了该课题的研究现状,认为孔子美育思想是现代人思考美育问题的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 第二部分是关于美育问题本身的检讨与思考,为全面分析孔子美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提供理论依据。美育是一种多元立体的综合式感性教育。美育的价值在于给人类生活提供一个理想的价值指向、塑造完美人格途径,使人们的生活充满诗意。 第三部分是对孔子美育思想的系统阐释。 1.介绍孔子美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孔子生活在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的春秋晚期。这是一个混乱无序、欲望膨胀、动荡不安的时代,又是一个人文精神跃动和忧患意识觉醒的时代。这种时代特征为孔子提出和思考包括美育在内的人的问题提供了社会条件。 2.孔子美育思想的基础——仁学分析。孔子之“仁”既是本体论又是功用论,在高层次上“仁”指精神境界,从功用层次上“仁”的根本是“孝弟”。孔子仁学的本质是人学。孔子仁学是以道德情感为核心来关注人的生命成长与完善,思考人的存在意义与价值、人与世界的关系,其指向是价值形而上学。“求仁得仁”必须通过外在教育和内在修养,从而下学上达直至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仁”的最高境界恰恰是自由的审美境界,从此意义上讲,求仁即美育。 3.孔子美育思想。孔子美育思想是其仁学的发展和延伸。“人文化成”是孔子美育思想的写照。“文”是孔子美育思想的核心概念,“文”指文化、文明,它提升人的感性,使人从粗鄙性、兽性中升华提高,它是“仁”的外在表现,蕴涵着人类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在孔子那里,“文”主要表现为礼乐文化。诗、礼、乐再加上“文”化的自然是孔子主要的化育之途。通过外在的“文”的教育,唤醒、点拨、涵养、维护人之仁心,形成文化——心理结构,培养以“仁”为核心的君子人格,“化成”是孔子美育思想的旨归。我们把孔子美育思想特点概括为人文导向、实践理性倾向及生态意识,具体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圆融、居尘与超尘的贯通,实践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四部分孔子美育思想评价。孔子美育思想是儒家美育思想的源头与核心,奠定了中国传统美育的基本价值观念与思想方法。主要表现为“丰L.$相济”的原则大法和培养健全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的美育价值观。在涵养高尚情操、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方面有积极作用。但是,正因为主张将个性情感纳人社会性的伦理规范之中,孔子对美育在个性情感的解放、发展创造性的作用重视不够。 孔子美育思想中蕴涵的人文意识、整体意识、和合精神及融合式理念是治疗当前感性泛滥与工具理性肆虐并峙发展、人文精神失落时代病的一剂良药,对现代美育理论的建构、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这正是我们研究此问题的意义所在。 结语部分 阐释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孔子,但本文力图尽可能地还原孔子,发现孔子美育思想中的“活性”因子,借鉴到现代社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