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乳腺癌癌灶周围间质反应的X线表现,揭示间质反应X线表现与乳腺癌浸润程度大小的关系,为乳腺癌预后评估及临床制定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方案提供新依据。方法:搜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份乳腺肿瘤病人,根据病例的年龄分布进行频数匹配。选择其中良性肿瘤105例,乳腺癌108例。其中5例乳腺癌触诊为阴性,所有病例平素身体健康。在行手术治疗前,均经意大利GIOTTO高频钼靶乳腺模拟机行双侧乳腺常规头尾位(CC)及内外斜位(MIO)投照。选用Agfa单面增感屏暗盒,通过AGFA存储荧光体成像(CR)。经CR处理过的图像均刻录光盘保留。手术后1个月随访最终病理。观察乳腺癌癌周间质的X线表现特点及其侵袭程度的相关性。于1.5年后随访。特别是行保乳手术的患者,有无手术后局部再次复发,有无远处转移。结果:108例乳腺癌患者和105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顺利完成了投照及手术治疗。其中原位癌7例,早期乳腺癌46例。早期乳腺癌伴微浸润32例。浸润性乳腺癌23例。乳腺癌间质X线表现:①、癌体周围低密度透亮环,透亮环宽度为0.4cm-1.Ocm共46例。病理结果分别为早期乳腺癌和5例乳腺癌伴微浸润。透亮环宽度为1.0-2.5cm共32例,病理结果为微浸润性乳腺癌和5例早期乳腺癌。透亮环宽度大于2、5cm共23例,病理结果为浸润性乳腺癌。透亮环宽度为0.2-0.4cm共5例,均为原位癌。无明显透亮环2例,均为原位癌。透亮环形态规则呈圆形者56例,呈不规则奇特形者50例。早期乳腺癌及早期乳腺癌微浸润和浸润乳腺癌,两者例数分别为19例20例17例和17例18例15例。以透亮环宽度为研究对象,经X2趋势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透亮环宽度与浸润程度呈正相关。以透亮环形态为研究对象,X2趋势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透亮环的形态规则与否与浸润程度无明显关联。②瘤体周围毛刺影。108例乳腺癌中,有毛刺征象者共78例。所有毛刺形态均是清晰显示。毛刺长度大于2cm者34例,均为浸润性乳腺癌。细长毛刺,毛刺长度大于3cm者12例,其中6例为浸润性乳腺癌。6例为乳腺癌微浸润。毛刺长度大于0.5cm,小于2.0cm共24例,其中6例为浸润性乳腺癌,18例乳腺癌微浸润。而毛刺长度为0.2-0.5cm者6例,均为早期导管内癌。毛刺长度小于2毫米者2例,均为原位癌。以毛刺长度为研究对象,毛刺长度与乳腺癌浸润程度无明显关联(P>0.05).。毛刺数量小于2个为2例,病理为原位癌。毛刺数量2至10个者24例,其中早期乳腺癌6例,乳腺癌微浸润16例。2例为浸润性乳腺癌。毛刺数目为10至20个者24例。其中16例为浸润性乳腺癌,8例为乳腺癌微浸润。毛刺数目大于20至数十者28例。均为浸润性乳腺癌。以毛刺数目为研究对象,毛刺数目与乳腺癌侵袭度呈正相关(P<0.05.)。以毛刺的形态分布为研究对象,以放射状分布者41例,其中乳腺癌早期浸润20.例,浸润性乳腺癌21例。以排笔状分布37例,乳腺癌早期浸润20例,浸润性乳腺癌17例。以毛刺的分布状态为研究对象,毛刺的分布状态与乳腺癌的浸润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③瘤体周围的钙化,共41例.瘤体周围有钙化者35例,其中仅见钙化者6例,钙化灶聚集,钙化数目大于5者38例,其中浸润性乳腺癌23例,(钙化数目10至不计其数。)早期乳腺癌伴浸润10例。(钙化数目大于10)。早期导管内癌5例,(钙化数目大于5)。钙化数目小于4者共3例,均为原位癌。以聚集钙化数目为研究对象,经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钙化聚集数目与浸润程度呈正相关。钙化到瘤体的距离,小于1cm者16例,1cm-2cm者8例,大于2cm者11例,其中只有1例为原位癌,到瘤体的距离小于1厘米。其余均为早期乳腺癌,乳腺癌微浸润,浸润性乳腺癌例数分别为6例、6例,3例‘;2例,4例,2例及4例,5例2例。以钙化到瘤体的距离为研究对象。钙化到瘤体的距离与乳腺癌浸润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术后一年进行随访,透亮环环宽小于0.2cm,钙化颗粒小于3个者,毛刺数目较少者,术后生活良好,无明显复发转移。结论:乳腺癌癌周间质的X线表现为癌周透亮环,癌周毛刺影及癌附近恶性钙化灶。乳腺癌恶性程度与瘤体透亮环的宽度,毛刺的数目,及钙化的聚集数目呈正相关;而与透亮环的形态,毛刺的分布状态及钙化到瘤体的距离无明显关联。可初步估计乳腺癌预后,并为制定乳腺癌保乳手术适应症提供一项新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