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培训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已成为各国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手段;而在我国,校本培训更有引导(控制)教师和增进教师专业能力之双重任务的特征,或者说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管理是通过培训来落实的。笔者作为J中学的副校长,分管教学、科研、教师培训工作,从1999年建校之初在该校任教,迄今已走过12年历程,亲历了该校校本培训的全过程,亲自参与或组织了此项工作。在工作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虽然国家倡导素质教育、上海的二期课改亦历时已久,但仍然是“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升学考试的业绩依旧是学校管理的首要目标。理论上的校本培训在特殊的国情、校情现实面前,在不同的管理观之下,却有着不同的内涵:在倾向上,在一段时间,它可以是刚性管理的手段,像对待工厂员工那样,对教师进行强化训练、考核监控、量化排名,带有明显的“绩效管理”之重考分结果的导向;当然,一些时候也会有以人为本的色彩,关注教师的工作情景、满足其个体发展的需要,可概括为倾向于“专业发展导向”的培训。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校本培训模式不能简单地以好坏优劣来区分,辩证地看,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选择哪一种模式取决于当时学校发展水平所处的阶段、组织的状态、教师的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学校管理者应根据各种条件及其趋势相应地变革校本培训的模式,以平衡组织目标与教师发展的需要,促进两者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尝试构建一种“基于对话管理”的模式,以实现“绩效与人的幸福感相统一”的愿景,让教师和学校共同成长。本研究采取行动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用了诸多历史档案材料,访问了诸多当事人,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并为解决当下校本培训中的实际问题,改进工作,开展了问卷调查与专家咨询,引用了有关文献。诸多论述、材料相互验证,是为了增进研究的信度、效度。本研究之所以描述一个个案学校、一个完整的办学历程(时间跨度),是希望这些真实的探索过程能给予学校管理者些许启示,为改进教师培训工作做出贡献。